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1655  331663  331669  331673  331679  331681  331685  331691  331693  331699  331705  331709  331711  331715  331721  331723  331729  331733  331735  331739  331741  331745  331747  331749  331750  331751  331753  331754  331755  331757  331759  331763  331765  331769  331771  331775  331781  331783  331789  331793  331795  331799  331805  331811  331813  331819  331823  331825  331831  331835  331841  331849  447348 

6.(2010年重庆卷)《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解析]A  “八七会议”当纠正的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选A。

试题详情

5.(2010年重庆卷)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解析]C  本题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从材料上可以分析,此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美国总统强调中国当战对世界联合国家作战的贡献,抗战期间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试题详情

4.(2010年上海历史卷)“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 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解析]D  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试题详情

3.(2010年四川卷)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解析]A  题目所指主要是林则徐在寻求禁烟的适当方式。B项不属题意,C项从题中无法推断,D项根本不成立,因为在君主立宪制下,英王无权干涉政府。

试题详情

2.(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解析]C  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分析是经验丰富的干部巧妙指挥小部队打击侵华日军,引起日军重视。故选C。

试题详情

说明:本资料精选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和全国新课标地区名校月考、联考、大市模拟试题,对备战2011年高考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1.(2010年广东卷)“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中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这说明唤醒国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具有历史必要性。

试题详情

11.[2010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解析]A  这里讲的是苏联依靠牺牲农业,以人力为主的国家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这里不是在说新经济政策,也未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也未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而是在肯定农业集体化运动。

试题详情

10.[2010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历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经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C  1929年西方陷入经济危机不能自拔,与此同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蒸蒸日上。而此时苏联施行的正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因此这里的“独特经验”是C。

试题详情

9.[2010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解析]C  根据历史基础知识判断,苏联(俄)农业发展从未超过了工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D、B表达有误,苏联农业集体化是1928年才开始的,因此选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