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1676  331684  331690  331694  331700  331702  331706  331712  331714  331720  331726  331730  331732  331736  331742  331744  331750  331754  331756  331760  331762  331766  331768  331770  331771  331772  331774  331775  331776  331778  331780  331784  331786  331790  331792  331796  331802  331804  331810  331814  331816  331820  331826  331832  331834  331840  331844  331846  331852  331856  331862  331870  447348 

17.(2010年江苏卷)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C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很显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是九品中正制。故正确答案为C。

试题详情

16.(2010年江苏卷)“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解析]A  “土番”即吐蕃,也就是西藏地区。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故正确答案为A。

试题详情

15.(2010年全国卷1)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

[解析]A  土生金,木克土。通过禅让,魏与西晋应属于相生关系,故选A。

试题详情

14.(2010年全国卷2)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成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五行相生的问题。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本题的关键词是“禅让”。而“禅让”是指古代帝王让位给有才能的人,如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根据五行相生: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火德”后应为“土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试题详情

13.(2010年全国卷2)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解析]B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其次是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第三,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12.(2010年山东卷)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C  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C。

试题详情

11.(2010年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

[解析]B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启示]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考到的。

试题详情

10.(2010年安徽卷)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C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试题详情

9.(2010年重庆卷)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为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出使大宛、大月之氏

③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④大败被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考查基础知识,②是张骞,④窦固、窦宪先后大败北匈奴,其政权瓦解。

试题详情

8.(2010年浙江卷)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解析]C  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