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 (2010年山东测试)“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迫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指义和团运动,义和团采取“扶清灭洋”的政策,结合图片“打鬼烧书图”,“打鬼”指打击洋人,“烧书”指销毁来自西方的一切书籍等。体现了笼统排外、盲目排外的性质。
答案:C
8. (2009年山东一模)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解析:利用题中“诗人丘逢甲”“去年今日割台湾”等信息,判断甲午战争日本割台湾。
答案:B
7. (2009年江苏四市调研)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C
6. “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
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
解析:题干材料的信息不能体现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内容。
答案:D
5. 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WB]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可用排除法。A属“历史背景”,C是“重要人物”,D属“历史文献”。
答案:B
4. 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
《资政新篇》内容 |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
兴办保险事业 |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
解析:由题目中所给材料可知C选项的“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兴办保险事业”符合题目意思。A、B、D中的内容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社会建设等方面。
答案:C
3. (2009年南京二模)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解析:注意时间:19世纪中期,所谓“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使其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因此这里的挑战是指西方要求“修约”,扩大市场,在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D
2.(2009年滨州模拟)右图是签订《南京条约》后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解析: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析可得。
答案:D
1. (2010年南通一调)鸦片战争前,道光帝曾要求粤东夷船“出具永不售卖鸦片烟土”。道光帝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
A.鸦片走私危害了清朝统治
B.林则徐等上书请求禁烟
C.鸦片流入有损人民的健康
D.人民强烈要求政府禁烟
解析:道光帝的作法体现了其禁烟的决心,他之所以这样做,根本原因在于鸦片的输入严重危害到清朝的统治。其他三项是道光帝决心禁烟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