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下列两幅图反映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中苏(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
图1:毛泽东与斯大林 图2:胡锦涛与普京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执行共同外交
答案:C。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同盟互助关系。
3、有人这样描述美国的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这说明美国
A、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实行分权 B、国家主权分散到各州中
C、联邦政府对地方政权没有控制力 D、联邦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解读出,在联邦体制下,美国中央政府掌握着“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这些权力应该关系到国家的大局;而另一方面,地方各州也拥有诸多权力。这样既实现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制衡,又充分调动了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B、C、D都没能正确体现美国联邦体制的特性。
1、在魏晋时期,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纨绔居高位,贤俊沉下僚”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
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是按照门第族望来选举官吏的,与之相适应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B、D显然不符;而世官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也应排除。
4.(第四单元)普朗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于19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说明爱因斯坦
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朗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3.(第二单元)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2、(第一单元第2课)(董)仲舒说上曰:“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猝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②商鞅变法后出现了土地兼并 ③董仲舒对商鞅变法不完全赞同 ④材料中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