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 (2009·上海高考)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按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进程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此概述革命期间的政体变化。
(2)詹姆士一世的权力和玛丽、威廉一世的权力一样吗?说明理由。
(3)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图像是“可视的历史”?
解析: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依托,考查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第(1)问要求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第(2)(3)问要求能结合图像,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回答。
答案:(1)④②①③。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1640年英国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恢复了君主制;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不一样。詹姆士一世是专制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玛丽和威廉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议会成为政治统治的中心。
(3)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等判断,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最大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历史。
15. (2009·宿迁模拟)在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女王参加了香港政府的权力交接仪式。这说明( )
A. 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
B. 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 英国王室可以代替内阁和首相
D. 英国国王在外交中代表英国
解析:D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尽管统而不治,但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在外交活动中代表英国。
14. 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 ( )
A. 工人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B.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力
C. 推翻了封建王权
D. 保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
解析: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3. (2009·苏北四市模拟)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其背景是( )
A.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削弱
B. 代议制下王权需要继续削弱
C.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力
D.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解析:C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力,因此出现了英国议会改革。
12. (2009·烟台模拟)“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和一个女人变成男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句话说明 ( )
A. 议会权力至上
B. 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 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 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解析:A 材料直接体现了议会的权力之大。
11. 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
A. 内阁对议会负责 B. 选举权扩大
C. 两院制的完善 D. 国王权力增强
解析:A 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责任内阁制,由议会多数党组阁。
10.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权力,国王统而不治,仅是形式上象征,所以③④不正确。
9.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 )
A. 君主的权力受法律制约
B. 宪法由君主负责制定
C. 君主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
D. 君主向议会负责
解析:A 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权力受法律制约,但君主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世袭的,也不对议会负责, B、C、D不正确。
8. (2009·淮安模拟)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 )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解析:C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不对国王负责。
7. (2010·徐州模拟)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政体的典型国家,这种政体不同于议会共和制的特点是 ( )
A. 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B. 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C. 政府和政府首脑都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D. 国家元首的权力是世袭的、象征性的、礼仪性的
解析:D A、B、C是议会制国家的相同点。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是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而共和制下的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