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1844  331852  331858  331862  331868  331870  331874  331880  331882  331888  331894  331898  331900  331904  331910  331912  331918  331922  331924  331928  331930  331934  331936  331938  331939  331940  331942  331943  331944  331946  331948  331952  331954  331958  331960  331964  331970  331972  331978  331982  331984  331988  331994  332000  332002  332008  332012  332014  332020  332024  332030  332038  447348 

11.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我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下面对这一战略表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B. 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C. 加强对外交流和学习

D. 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解析:B  从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鼓励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试题详情

10. (2010·潍坊模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温家宝总理此话的根本意图在于(   )

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D.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C  温家宝强调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试题详情

9.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

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

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

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解析:D  根据材料“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可以判断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因为闭关自守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所以①③正确;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可以判断,中国改革开放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故②正确;④不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8. 图片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 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解析:D  布票、粮票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由于物资的丰富而逐渐失去作用。而粮棉物资统一管理实行于50年代,是走向计划经济的重要一步。

试题详情

7.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 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 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解析:A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整个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项表述不符合事实,可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C项可排除;D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还未建立,故表述错误。

试题详情

6. (2010·烟台模拟)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 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实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B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顺应这一趋势,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题详情

5. (2010·莱芜模拟)读下图,图片所示两个历史时期的农业与农民问题的相同点不包括(   )

A. 生产资料所有权   

B.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C. 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 是农村发展经济建设的重大改革

解析:B  直到1987年,中国人民才基本上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来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

试题详情

4. (2010·韶关模拟)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

A.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B. 以乡镇政府代替人民公社

C. 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A、B、C都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试题详情

3. (2010·济宁模拟)“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   )

①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实质上就是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因此,土地所有权并没有发生改变,故应排除④。

试题详情

2.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中国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解析:D  七届二中全会在新中国成立前召开,故排除①。建立人民公社,搞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左”倾错误,不属于执政能力提高的表现,②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