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1999  332007  332013  332017  332023  332025  332029  332035  332037  332043  332049  332053  332055  332059  332065  332067  332073  332077  332079  332083  332085  332089  332091  332093  332094  332095  332097  332098  332099  332101  332103  332107  332109  332113  332115  332119  332125  332127  332133  332137  332139  332143  332149  332155  332157  332163  332167  332169  332175  332179  332185  332193  447348 

1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 )

A.流通铜贝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解析:解题可用排除法。流通铜贝出现于西周时期,大量商业市镇和工场手工业出现是在明朝。

答案:B

试题详情

10.2008年8月22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而在我国古代,封建政府为了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征收( )

A.盐税和铁税    B.关津之税和市肆之税

C.盐铁税和关津之税    D.茶盐税和市肆之税

解析:古代王朝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控制私营工商业,征收属于流通税的关津之税和属于营业税的市肆之税,故选B项。

答案:B

试题详情

9.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从故事中可以看出( )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

B.“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众多商人把商品贩卖到苏州,表明了苏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C

试题详情

8.在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家常见一副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秦代   B.唐代   C.清代   D.汉代

解析:材料反映了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对经商亦很重视,“营商好”,故选C项。

答案:C

试题详情

7.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逐渐兴盛。②③④均是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①叙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答案:D

试题详情

6.下图截取自一幅古代名画,描绘的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的情形。你认为,这一经济现象最早产生于( )

A.春秋     B.秦汉

C.唐朝     D.北宋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图片中可知,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应是在北宋时期,故选D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5.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从“瓷镇(景德镇)……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看出流动人口多,制瓷业发达,从“瓷镇(景德镇)上佣工”表明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劳动关系),不包含③的信息。

答案:D

试题详情

4.(原创)明清统治者推行的闭关政策给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一定时期内防止了殖民势力入侵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C.暂时维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

D.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形成

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A、B、C三项都成立,但都不是“最大影响”。从长远看,闭关政策隔断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社会落后于西方,这才是最大的影响。

答案:D

试题详情

3.《礼记》有“天子为藉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解析:封建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不会考虑人民利益,天子举行各种亲耕仪式,仅仅是为了表示自己重视农业生产,因为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一切的根本。

答案:A

试题详情

2.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上述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没有广阔的商品市场

解析: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业发展过度会威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所以说重农抑商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