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2005  332013  332019  332023  332029  332031  332035  332041  332043  332049  332055  332059  332061  332065  332071  332073  332079  332083  332085  332089  332091  332095  332097  332099  332100  332101  332103  332104  332105  332107  332109  332113  332115  332119  332121  332125  332131  332133  332139  332143  332145  332149  332155  332161  332163  332169  332173  332175  332181  332185  332191  332199  447348 

7. 二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时(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两极格局的确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D.苏联及东欧共产体制解体时

解析:由“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找不到……其他体系”、“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故选D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6.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都曾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但执政后期又都出现了较严重的个人专权,这是由于( )

A.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没有触动

B.两人政治声望和威信不断提高

C.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

D.两人都有较强的权力欲

解析:出现题干中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体制原因,B、D两项能够起作用,但主要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没有触动,故选A项。C项只适合赫鲁晓夫,不适合勃列日涅夫,排除。

答案:A

试题详情

5.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影响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取得了很大成就,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B.致使经济改革停滞,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C.前期取得了一定成效,后期改革停滞,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D.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

解析:D项不是改革的影响;A、B两项分别表述前期和后期影响;只有C项表述最全面、最准确。

答案:C

试题详情

4.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由材料中“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40%”等信息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军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B

试题详情

3. 对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赫鲁晓夫为加大粮食出口,在苏联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②为种玉米而进行的大规模垦荒,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许多地方变得寸草不生 ③玉米运动为苏联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④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没有调动农民积极性,因而失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据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等信息可知玉米运动主要是解决农业形势的严峻、解决粮食短缺,其最终结果是失败,且1937年已完成工业化,①③错误,失败原因是忽视客观条件,脱离实际,②是对玉米运动的正确表述,故选C。

答案:C

试题详情

2.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和尊敬”是因为在面临问题时采取一系列措

施去解决问题,尽管这种措施不一定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答案:B

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

试题详情

1. 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C.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D.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解析:由材料中“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可知A、B、C三项结论正确。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弊端,与赫鲁晓夫无关,故选D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材料一 1944年7月,美英等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的常设金融机构,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1945年12月,协定正式生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材料二 在国际贸易组织宪章的起草过程中,筹备委员会的23个国家经过谈判,制定了一项多边条约《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材料三 1986年开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其谈判的范围和新制定的多边规则,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扩大到服务贸易等新领域。1994年4月15日,谈判获得重大进展,签署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

(1)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战后国际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解析:本题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为主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二中的“布雷顿森林”、“关贸总协定”等信息来归纳概括;第(2)问要注意时间范围,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即从二战后至今,在此基础上即可得出答案: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答案:(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贸总协定。

(2)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或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试题详情

14.下列有关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B.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的趋势

C.以美国为中心,美国拥有特殊地位

D.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解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虽然在某些方面或局部不利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整体上适应了战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