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2058  332066  332072  332076  332082  332084  332088  332094  332096  332102  332108  332112  332114  332118  332124  332126  332132  332136  332138  332142  332144  332148  332150  332152  332153  332154  332156  332157  332158  332160  332162  332166  332168  332172  332174  332178  332184  332186  332192  332196  332198  332202  332208  332214  332216  332222  332226  332228  332234  332238  332244  332252  447348 

5.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长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表明鲁迅先生( )

A.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

B.认为辛亥革命属于完全失败的政治运动

C.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

D.对于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

解析:鲁迅先生是一位革命者,不会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排除A。从题干来看,鲁迅先生并没有否认辛亥革命,排除B。同样,也没有表现出他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排除C。题干中提到了“怀疑”和“失望”,是指他是对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仅仅单纯依靠会党和革命党人,而不广泛发动群众是不会取得革命胜利的。

答案:D

试题详情

4.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解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要是承认地主占有土地,核定地价,逐步收归国有,而不是夺取地主土地。

答案:A

试题详情

3.孙中山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为避免“第二次革命”而倡导“社会革命”,是要解决中国的什么问题( )

A.民族压迫                   B.国家政体

C.国民平等                   D.民生困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主要解决民生困难。

答案:D

试题详情

2.右图为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今天仍具现实意义”,③④所述的历史现象今天已不复存在。

答案:A

试题详情

1.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

A.康有为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陈独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自由神”“三民”“推翻……专制”等信息,表明蔡元培悼念的是孙中山。

答案:C

试题详情

16.(2009·潍坊1月卷)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的组织者、推行者、实践者,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

请回答: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在理论创新上的最突出成就,那么这三大理论成就分别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分别说明这些理论创新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特点?

解析:三大理论成果形成的标志与中国共产党的三次大会的召开是分不开的,解答的关键在于准确记忆基础知识;关于背景和作用要注意用简洁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不要太细和具体化,应结合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情况,归纳分析其共同特点。

答案:(1)①毛泽东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上确定。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作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②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确定。背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渐成熟。作用: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定。背景:进入21世纪,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共同特点: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试题详情

15.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三大理论的探究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知识结构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根据下列材料,简述三大理论间依次“继承”的主要表现。邓小平是怎样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

材料一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理论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思想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解析:本题围绕中国近现代三大理论命题,形式多样,角度新颖,值得参考。

答案:(1)新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继承:毛泽东思想继承新三民主义精神,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邓小平理论继承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3)应有利于解决现实重大问题;具有继承与发展特征等。

试题详情

14.山东广饶大王镇刘集村保存有一本我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由陈望道在1920年翻译出版。有人评价该书在中国的出版:“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 )

①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根据《共产党宣言》可判断“幽灵”指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是②③④,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纲领。

答案:B

试题详情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 )

①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②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③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最高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作为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①②③表述都正确,④表述错误,因为人的认识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将进一步深入,所以排除④。

答案:A

试题详情

1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 )

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 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综合认识和评价。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说法不妥,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