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2129  332137  332143  332147  332153  332155  332159  332165  332167  332173  332179  332183  332185  332189  332195  332197  332203  332207  332209  332213  332215  332219  332221  332223  332224  332225  332227  332228  332229  332231  332233  332237  332239  332243  332245  332249  332255  332257  332263  332267  332269  332273  332279  332285  332287  332293  332297  332299  332305  332309  332315  332323  447348 

10.(2010·江西南昌)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A

试题详情

9.列宁在1921年曾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这种想法后来在下列哪一政策中付诸实施( )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一五计划            D.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从“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可以判断,这一想法与后来新经济政策中工业方面的措施相吻合。B、C、D三项结论与材料含义不符。

答案:A

试题详情

8.(2010·山东青岛模拟)“苏维埃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能不能同国家资本主义结合、联合和存在呢?--当然能够。”得出这一结论的苏俄(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国家同国家资本主义结合、联合和存在”得以实现。1921年,俄共(布)十大在列宁的建议下,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A

试题详情

7.(2010·苏南四市联考)“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为此,当时苏俄政府(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取消义务交售制

解析:材料反映了苏俄政府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

答案:B

试题详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几代领导人进行了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6题。

1.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征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抓住时间“1918年”,1918年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自由贸易。

答案:B

2.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社会主义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它取消了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最后引起了农民的反对。

答案:B

3.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 03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其1913年的85%。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

解析: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协约国的外来干涉和国内的叛乱。为了集中力量战胜敌人,苏俄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来战争结束,该政策中许多超出战时需要限度的措施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遭到了农民的抑制,农民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答案:A

4.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老农曾对列宁说:“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据此判断老农反映的问题与苏俄(联)相关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改革集体农庄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能力。根据材料可知这位老农反映的是余粮征集制的问题,于是可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A

5.1921年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苏俄的社会主义性质所致

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

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D.苏俄当时生产力水平所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于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严重,引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尖锐。

答案:D

6.(2010·广东东莞高中一模)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

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解析:从时间以及材料的意思看,苏联(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市场货币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最终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答案:B

试题详情

21.(2010·江苏模拟)以欧洲联合为代表的区域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根据要求完成有关欧洲联合的探究任务。

(1)某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根据材料,简述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欧洲国家痛定思痛,为免遭战祸而联合起来,成立欧洲合众国;届时国与国的界限将大大减少,不受限制的旅行将成为可能,欧洲经济将成为一个整体,作为现代国家和文明之母的欧洲将再现辉煌。

--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联邦政府(西德)毫不踟蹰地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罗贝尔·舒曼要求“创造具体事实,作为团结行动的先决条件,以克服德法之间的旧日仇恨。”签订煤钢联营条约是沿着这条道路迈出了第一步;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了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像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因此,煤钢联营条约的缔结,首先就庄严地和最终地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由于互不信任、竞争和利己主义所造成的彼此一再兵戎相见的状态

--《阿登纳回忆录》(1945-1953年)

(2)某同学收集到下列材料,可以解决有关欧洲走向联合的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材料三 

材料四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3)根据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走向联合对中国产生的重要启示。

(4)上述探究过程说明,我们在探究一个历史问题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步骤?

答案:(1)原因:避免战祸;重振欧洲经济;法德倡导的推动。

(2)解决:材料三再现了欧洲联合的过程:由欧共体发展到欧盟。材料四反映了欧洲联合的影响,欧洲联合增强了各国经济实力,提高了西欧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3)启示:积极参与区域经济集团;用组建经济共同体的方式;维护亚洲和平局面等。

(4)步骤:收集材料、使用材料、得出结论。

试题详情

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之一。据此回答13-20题。

13.(2010·江苏南京模拟)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指出:“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6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该文章表明经济全球化……( )

①加速了资本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②使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趋于公平 ③正在加剧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 ④扩大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提取信息: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流动范围扩大,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在扩大,因此经济全球化实际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的扩张。

答案:B

14.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④根据所学不难选出,易漏选③。由于在全球化潮流下,发达国家纷纷将一些劳动密集型、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本国劳动力的就业机会,③也是正确的。

答案:D

15.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闭,

犹如一场海啸,引发了全球金融系统动荡。这充分说明

( )

A.美国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C.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影响在加大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解析:本题以国际时政热点问题导入,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美国金融危机迅速引起全球金融系统动荡,充分说明当今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A、B、C三项结论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D

16.(2010·桐城模拟)2003年,墨西哥取消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多种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不久,5万多农民因抵挡不住外来农产品的竞争,在首都举行示威游行。这一现象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应该( )

①建立贸易壁垒 ②增加科技投入 ③扶持弱势产业 ④提高产品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降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是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建立贸易壁垒不但不可行而且不可能。故排除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D

17.(2010·山东济宁检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坚决抵制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

解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学会趋利避害、积极应对,而非抵制全球化。

答案:C

18.右图漫画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

与之相关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B.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C.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重的企业

D.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A、C两项结论均是其表现,但A项与漫画无关。B项结论不对,D项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C

19.中新网2009年1月30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指出,中美对抗的结果,只会是两者皆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9日也强调,要让美国经济走出危机,“不能没有中国等依赖出口、现金充裕但也受到伤害的国家支持”。这表明了( )

A.经济危机加强了中美两国的依赖性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合作加强

C.中美两国的合作程度决定危机造成的灾难程度

D.中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美国经济的复苏

解析:中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程度加强,经济危机对中美双方的影响只是显示了相互依赖的状况和必要性。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固有的矛盾造成的,其灾难程度取决于对其固有矛盾的调节程度,不会取决于中美两国的合作程度。美国经济的复苏肯定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两人呼吁中美加强合作,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双方联系进一步加强,只有合作才能更好地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对经济危机。

答案:B

20.2009年2月4日世界商业报道网称,美国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众议院得到通过后增加了一条为“只买美国制造”作准备的、具有贸易保护性质的“美国条款”,立即引起美国15家行业协会的联合反对和各国的指责。这说明了( )

A.美国企业崇尚贸易自由主义[来ks5X&K]

B.世界各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增强

C.美国企业反对国家进行经济干预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成全球利益均沾的经济格局

解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了全球利益均沾的经济格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必然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损害本国企业和世界各国的利益。当前的经济危机就是贸易自由主义盛行的结果,使企业蒙受惨重的损失;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依赖性是双向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

答案:D

试题详情

在欧共体推动下,亚洲、美洲也出现了区域性经济组织。据此回答9-12题。

9.参加下图代表组织的国家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始国的是( )

A.日本     B.美国     C.韩国     D.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中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始国,中国在1991年加入该组织。

答案:D

10.下列图片所涉及的组织中与其他三者明显不同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A、C、D三幅图片反映的都是区域集团组织,而B项是世界金融组织,故B项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

答案:B

11.《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自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拥有4.2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11.4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

A.美、加、墨三国实现了经济一体化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C.区域集团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D.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全面、准确地理解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描述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迅速发展,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A、C、D三项结论均有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尚未实现经济一体化,经济区域集团化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经济组织是欧盟。

答案:B

12.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

A.是各区域范围内国家和地区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加深,促使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经济组织产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归纳问题能力。A项应是三者产生的共同原因,C项是反映出来的共同趋势,D项是三者产生的背景,即A、C、D三项都是其共同点,而B项只是欧洲联盟的特点,符合题意。

答案:B

试题详情

8.据英国天空电视台2008年6月13日报道,爱尔兰在12日进行的全民公决中否决了欧洲新宪法条约《里斯本条约》。选民以86.24万票比75.25万票的投票结果否决《里斯本条约》,从而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再次陷入困境。这表明( )

A.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B.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C.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D.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全面、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暂时受阻,但不是由此停止,这体现了其进程的复杂性、曲折性。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