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当时中国老百姓知道这些事件主要是通过(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互联网
解析:本题涉及的三幅图片分别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毛泽东会见尼克松,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的中国外长乔冠华的大笑,1976年中央粉碎“四人帮”。这些事件都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电视没有普及,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接入,人们获取图片、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报纸。
答案:C
5.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解析:从材料的叙述中可以看到,汽车在中国的早期遭遇,主要是封建“尊卑”观念造成的。
答案:D
4.右图照片(火车)的情景在中国最早出现有可能是( )
A.明成祖在位时期 B.清康熙在位时期
C.清乾隆在位时期 D.清光绪在位时期
解析: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19世纪80年代修筑的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这一时间应在清朝光绪时期(1875-1908)。本题A、B、C三个选项对应的时间都在光绪之前,应排除。
答案:D
2.生活就是历史,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坐京张铁路的火车来的北京。”赵洋说:“我刚给家里拍了封电报,让家里给我寄点钱来。”他们当中说话不符合当时现实的是( )
A.张义 B.李辛 C.赵洋 D.王平
解析:公车上书和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京张铁路建成于1909年,电报业务兴起于1877年,故1902年四人说话时,王平的话不现实。
答案:D
1.(2010江苏苏州月考,10)下图是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千米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以下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铁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
B.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
C.“九五”末期,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D.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
解析: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清政府统治晚期,是在辛亥革命前夕,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在辛亥革命之后。
答案:B
11.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
解析:华尔街是美国的经济重心,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是政治中心,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答案:B
10.(2010江苏苏州五市三区调研,16)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制作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网页,选取了以下几张照片,并写出了相应的标题。其中可选取的是( )
①20世纪20年代时期的 ②胡佛村--“自由
汽车长龙--虚假的繁荣 放任政策”的深渊
③“蓝鹰运动”--工业复兴计划的“推动者”
④第聂伯河水电站--“以工代赈”的典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的,排除④。
答案:D
9.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②鼓励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④要求企业制定经营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主要是使穷人的利益得到保障,①④符合材料的要求。②是为了压缩生产,③是为了维护银行的信用。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