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布物美价廉 B.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剖析]注意提干中的信息,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正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后对外经济侵略的表现。
[答案]D
2.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剖析]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A不对。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为民用,所以B不对,D项材料没有涉及。
[答案]C
8.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典例剖析]
7.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
A.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C.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D.鸦片输入增加削弱了国人的购买力
2.自然经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间的关系图
[迁移应用]
1.三类近代企业情况
类别 |
性质 |
出现时间 |
分布地点 |
外商企业 |
外国资本 |
19世纪四五十年底 |
通商口岸 |
洋务企业 |
官僚资本 |
19世纪60年代 |
沿海、沿江地区 |
民族企业 |
民族资本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沿海地区 |
6.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5.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是影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迁移应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