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2509  332517  332523  332527  332533  332535  332539  332545  332547  332553  332559  332563  332565  332569  332575  332577  332583  332587  332589  332593  332595  332599  332601  332603  332604  332605  332607  332608  332609  332611  332613  332617  332619  332623  332625  332629  332635  332637  332643  332647  332649  332653  332659  332665  332667  332673  332677  332679  332685  332689  332695  332703  447348 

12.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是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立对西亚国家的影响是( )

A.西亚各国获得大量石油财富

B.直接导致两伊战争爆发

C.西亚各国建立起石油化工生产体系

D.西亚少数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

解析:1960年,由西亚国家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它团结发展中国家中的广大产油国,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了西亚产油国的财富。同时,西亚产油国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最终迈入世界富国行列。故A、C、D三项都正确。但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故选D项。B项是由于边界争端、教派纷争和经济利益冲突等矛盾的激化导致的,与题干不符。

答案:D

试题详情

11.(2010·改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亚、东南亚地区的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 国家的崛起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

C.亚洲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

D.国际经济秩序出现转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崛起,反映了引进外资,但不能说是西方国家的援助。同时,亚洲部分国家的崛起不能反映整个第三世界经济地位的改善和国际经济秩序的转折。

答案:A

试题详情

10.(2010·改编)促进日本与韩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主要有( )

①充分利用国际市场 ②都得到美国的扶植 ③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④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通过分析日本与韩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考查学生的识记与比较能力。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抓住关键词“共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项,②④只符合日本,①③是其共同因素。亚洲是目前世界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最终将改变国际关系的格局,因此成为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在备考中,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模式、影响、存在的问题要全面掌握并注意横向比较。本命题角度易与地理、政治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应格外注意。

答案:A

试题详情

9.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 )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

解析:A、B、C三项叙述都是错误的。抓住题干中的信息“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可知民主体制的最终确立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基础。

答案:D

试题详情

8.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 )

A.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           B.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识记与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接着,进行产业更新换代,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A、B、C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D

试题详情

7.“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选自《赫鲁晓夫执政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生产管理不善

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

答案:C

试题详情

6.“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造成“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的原因有( )

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②缺乏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 ③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的措施 ④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B

试题详情

5.(2010·改编)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较符合当时苏联的国情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试题详情

4.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 )

A.走西方老路,推行资产阶级自由化政策

B.走东方老路,照搬苏联模式

C.迫于国内压力半途而废

D.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解析:依教材可排除A、B、C三项,这些国家的改革都有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市场经济,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等内容,所以D项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