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2010·改编)“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和上述现象无关的是( )
A.商人众多 B.商业繁荣
C.农村破败,田地荒芜 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答案:C
10.下图为隋唐时期局部图。A、B、C、D四城市中,同时以陶瓷和纺织品著称的是( )
解析:隋唐时的越州以陶瓷和纺织品著称。
答案:D
9.(2010·试题调研)下列图片能反映唐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答案:C
8.杜甫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关于唐朝陶瓷工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B.“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瓷器为主要产于北方的白瓷
C.为后代彩瓷产生开辟道路的唐三彩的主要产地在今天的河南巩义
D.杜甫诗中后一句赞美的瓷器属于当时最名贵的越窑秘色瓷
解析:杜甫诗中“君家白碗胜霜雪”说明赞美的是白瓷,而秘色瓷属于青瓷。
答案:D
7.下图中的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泉州、明州、登州被称为唐代八大都市。由此可获取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
①城市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 ②扬州和成都成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 ③政治都会与经济中心重合的特征依然存在 ④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地图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八大都市的地理分布来看,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皆有且沿海居多,由此可得出①不准确而④正确的信息。扬州和成都只是在唐后期经济地位超过了两都长安和洛阳,并非是政治中心,长安和洛阳依然是政治和经济中心。由此可得出②不准确而③正确的信息。故应选B。
答案:B
6.(2009·长沙模拟)“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古人的这段话适合作为下面哪一种生产工具的描述( )
A.筒车 B.翻车 C.桔槔 D.芍陂
答案:A
5.(2010·改编)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社会变化的是(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募兵制
答案:C
4.制度革新,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下列隋唐时期采取的措施,能实现这一作用的是( )
①完备三省六部制 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③实行租庸调制 ④设置军镇和节度使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3.(2009·湛江模拟)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答案:D
2.(2010·改编)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进步之处最主要体现在( )
A.选官制度更加完备
B.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
C.中央政府参与选官程序
D.打破官僚世家对官职的垄断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要求选出隋唐科举制比两汉察举制的进步之处。B项是察举制下推荐官吏的要求,不符合题意。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中央通过科举制将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有利于打破门阀士族垄断仕途,扩大了统治基础,A、C、D三项均体现了科举制比察举制的进步之处,但D项是最主要的体现。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