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2536  332544  332550  332554  332560  332562  332566  332572  332574  332580  332586  332590  332592  332596  332602  332604  332610  332614  332616  332620  332622  332626  332628  332630  332631  332632  332634  332635  332636  332638  332640  332644  332646  332650  332652  332656  332662  332664  332670  332674  332676  332680  332686  332692  332694  332700  332704  332706  332712  332716  332722  332730  447348 

2、古代农民战争

    ①秦末农民战争(公元前209一公元前206)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②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184年)

    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并利用宗教号召和发动的农民起义。

    ③隋末农民起义(611-618年)

    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

    ④唐末农民战争(875-884年)

    领导人先后有王仙芝、黄巢;特点是避实击虚、流动作战;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没有乘胜追歼唐朝军队,致使地主阶级卷土重来。

    ⑤元末农民战争(1351-1368年)

    领导人有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朱元璋等;朱元璋后来蜕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这次农民战争带有很浓的民族战争色彩。

    ⑥明末农民战争(1628-1644年)

    领导人先后有高迎样、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标志着农民战争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重点问题精讲

试题详情

1、封建盛世局面

    1)、概念:

    所谓治世或盛世,只是相对来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但农民仍然遭受严重剥削,生活艰难。这些治世或盛世,绝不是农民的理想社会。一般出现在朝代初期。

    2)、类型:

    第一,在长期战乱或分裂之后,社会经济凋敝,急需安定秩序,休养生息,新王朝的统治者顺应这一形势,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和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因而出现了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

    第二,在长期休养生息、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盛世景象,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

    第三,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过改革、调整政策出现了所谓的“中兴”,但“中兴”并未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所谓“中兴”也只能是暂时的。

    此外,科技新成果等因素对盛世的形成亦有推动作用。

    3)、表现

  (1)文景之治

    西汉初期,很注意吸取秦亡教训,再加上汉初经济困窘等因素,使汉初文帝、景帝能够从稳定统治秩序大局和恢复社会经济的现实需要出发,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出现了“文景之治”第一个盛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2)光武中兴

    东汉光武帝在位期间,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重用文臣、扩大尚书台、裁并官衙、削减官吏等措施,使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光武中兴”局面。

  (3)贞观之治

    唐太宗继位后吸取隋亡教训,正确认识君民关系,善于招贤纳谏,调整统治政策。经济上沿袭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政治上采用隋朝三省六部制;文化教育上推行隋朝科举制;民族关系上,通过军事、行政、和亲等方式,有效地实行了对多民族国家的管理。从而使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4)开元盛世

    得力于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基础,经过武则天的推进,到玄宗开元年间,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5)康乾盛世

    清朝前期,中国封建制度虽已走向衰落,但在康熙、乾隆帝统治时期,也采取过一些恢复经济、缓和矛盾的政策,同时,在反击外侵、平定国内少数民族叛乱的斗争基础上,加强了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管理,一度形成“康乾盛世”的局面。

    评价: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康乾盛世”的发展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值得肯定。从世界横向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英、法、美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近代的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因此,“康乾盛世”与世界潮流相比不宜夸大。

  (6)、中国古代社会中所出现的乱世局面,多是指国家分裂、战乱不止的时期。在一些完成全国统一或局部统一的王朝统治时期,也有战乱局面的出现,叛乱的性质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争斗。乱世局面往往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量,百姓遭殃,统治政权遭到打击。虽然有些王朝统治者通过平叛,稳定了局面,但更多的是王朝统治由盛转衰,甚至趋向灭亡。

试题详情

2、正确认识、分析农民战争的原因、结局及影响

计划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专题知识归纳

试题详情

1、对封建盛世局面的客观评价  

试题详情

3、古代乱世局面与农民战争。

重点、难点、

试题详情

2、重要历史人物与封建盛世的内在关系及评价。

试题详情

1、中国古代盛世局面的形成原因及对当前经济改革的借鉴作用。

试题详情

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

    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②放入具体历史环境之中,坚持历史的观点;

    ③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④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⑤既要充分肯定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要克服英雄史观;

    ⑥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要具体分析。

试题详情

2、对重大改革的综合评价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扩大势力、消除危机、巩固统治、适应形势等;改革的内容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分配、赋税征收、荒地开垦、水利兴修、发展军力和废除旧俗等方面;改革的结局是或取得完全成功,或彻底失败,或取得一些成效但最终失败。

    ②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革弊标新要有远见卓识,要坚决彻底;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中还需要注意用人。

    ③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

试题详情

1.正确认识古代中国的重要改革和变法的本质和规律

  (1)改革的原因: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④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⑤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2)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②采取措施(如屯田、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恢复、发展经济。

    ③整顿政治,惩处贪官污吏(如后周世宗改革)。

    ④改革军制,严肃军纪。

    ⑤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

    ⑥吸收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等。

  (3)改革的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封建的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4)结果和作用

    有的改革成功了,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等,这些改革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但试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尽管一度取得成效,但最终结果还是失败了,如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等。

  (5)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是否采取了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措施。

    ③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作后盾,得到统治者或民众的支持。

    ④是否有支持改革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⑤改革者的政治素质和意志是否坚强。

  (6)对改革的认识: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

    ③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④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阻力的,但通过改革能革除弊端,促使社会的不断进步。

    ⑤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改革,可能会使百姓得到一些实惠。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认识改革时一定要注意其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不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