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2537  332545  332551  332555  332561  332563  332567  332573  332575  332581  332587  332591  332593  332597  332603  332605  332611  332615  332617  332621  332623  332627  332629  332631  332632  332633  332635  332636  332637  332639  332641  332645  332647  332651  332653  332657  332663  332665  332671  332675  332677  332681  332687  332693  332695  332701  332705  332707  332713  332717  332723  332731  447348 

3、古代用人制度与选官制度的古代演变。

试题详情

2、归纳汉代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从中掌握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试题详情

1、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试题详情

7、正确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体现,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既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又是“以德治国”的要求。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以及行为的规范,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道德是内在的“自律”,法律是外在的“他律”。对于制约人的行为来讲,道德主“内”,法律主“外”;对于抑制人的犯罪来说,道德治“本”,法律治“标”;道德“扬善抑恶”,法律“惩恶扬善”。“依法治国”,依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避免了随意性、任意性,保证了国家社会生活有秩序进行和人民的合法权益;“以德治国”,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的价值判断,依靠人的良知和传统习惯来维系,在社会生活中也是一种强大的约束力量。“法治”是“德治”的升华,“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试题详情

6、古代治乱兴衰的一般规律

    中国古代国家治乱主要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治国方针、制度,同时也和最高统治者的素质与能力密切相关。大致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统治阶级是否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从而减轻剥削压迫,缓和阶级矛盾。

    ②是否重视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包括生产关系和经济政策的调整等,是否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③是否能重用人才,整顿吏治,保持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

    ④是否实行了合理的民族政策。

    ⑤是否采取了开明的对外政策,以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试题详情

5、农民战争的影响

    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农民战争对历史发展一般起着推动作用。通常表现在:

    ①推翻腐朽王朝、反动王朝,为历史发展扫除障碍。

    ②沉重打击封建反动势力,促使后来的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剥削与压迫,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摧毁和扫荡统治集团特别腐朽反动的势力。如唐末农民战争就进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士族势力,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势力,使之名存实亡。

    ④在一定程度上改造和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如明末农民战争使得一些明藩王土地转到农民手中,清初统治者康熙实行“更名田”的政策,就是被迫承认农民战争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结果。)

试题详情

4、农民战争的结局及根源

    农民起义不可能建立起长久稳定的“农民”政权,它的结局不外乎:

    ①被封建地主阶级镇压。

    ②成为统治阶级中不同集团权力调整或改朝换代的工具。

    ③农民起义领袖蜕变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如刘邦、朱元璋就是典型。

    导致上述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作为自然经济下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创造出新的经济来取代封建经济。所以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反封建的任务。

试题详情

3、农民战争的原因

    ①严重的土地兼并,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苛捐杂税繁重,致使农民难以维持生存,农民只有奋起反抗。

    ③统治残暴,主要表现在兵役徭役繁重,法律严酷,人民不仅不能安定生产,连生活随时都处在危险之中,只有铤而走险,奋起斗争。

    ④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成风,人民遭到超经济的压榨、掠夺,不反抗就没有生路。

    ⑤前面四点都是人祸,如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起义往往来势迅猛,如唐末、元末、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都具有这一特点。

    其中,暴政、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导致大规模农民战争的三大因素。

试题详情

2、对封建盛世的综合认识

    1)、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战争的威力,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以及雄才大略等,如善于纳谏,任用贤臣,以及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直接原因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才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

    2)、作为盛世景象下的劳动人民相对于其他时期而言,生活状况的确有所改善,封建剥削也有所减轻,并在一定程度上过着样和、安定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他们的阶级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3)、作为盛世景象下的封建统治阶级,其骄奢淫逸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敛,但其阶级本质并没有改变。真正享受繁盛成果的仍然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而非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广大劳动人民。

    4)、由于封建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盛世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

  (1)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调和;

  (2)封建经济分散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剧土地兼并;

  (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极易滋生腐败、暴政。

    5)、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和结束给现在的人们提供的启示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

  (4)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

  (5)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等等。

试题详情

1、封建盛世局面原因

    ①前朝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使统治阶级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迫使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封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根本原因。

    ②封建统治者能善于用人和纳谏,居安思危,励清图治。

    ③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政治出现清明,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

    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

    ⑤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大量财富,这是盛世的物质基础。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