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福建省福安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备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图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一 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二 中山装与西装
图三 “文革”时期的衣着 图四 当代绚丽多彩的服饰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6分)
(3)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8分)
答案 (1)严格的等级制度。(2分) (2)主张易服。(2分)理由:①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②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4分)
(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4分)精神追求: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从图三到图四反映的是追求富裕、发展、个性和文明。(4分,各写出两个关键词即可)
3.(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旗袍源于满族女装。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来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妻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此理解正确的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③说明当时文明开化之风盛行 ④新旧思想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 B
2、(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年高三质量调研测试)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 期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 |
473 |
0 |
77 |
396 |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1.(福建省福安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物......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此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A.服饰、饮食的西化 B.洋货在中国的畅销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答案 C
15、(福建省三明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约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答案 B
题组二
14.(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下列图片中符合“清末民(国)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主题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13.(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下列歌谣中, 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①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②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 袜短脚裤 ③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④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 C
12.(福建省长泰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右图是光绪十三年 (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
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有
①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②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当时的教学已经讲授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④电话已完全改变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11.(安徽省野寨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登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由年长者致辞,谓:“董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这表明(
)
①在西方文明影响下,中国婚俗发生质变 ②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
③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④民间请求缔结婚姻有严格的礼节和礼仪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