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2601  332609  332615  332619  332625  332627  332631  332637  332639  332645  332651  332655  332657  332661  332667  332669  332675  332679  332681  332685  332687  332691  332693  332695  332696  332697  332699  332700  332701  332703  332705  332709  332711  332715  332717  332721  332727  332729  332735  332739  332741  332745  332751  332757  332759  332765  332769  332771  332777  332781  332787  332795  447348 

2、中国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祖国的辽阔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汉族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和中原地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族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西域各族开发了西北地区;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高山族最先开发了台湾;藏族的祖先吐蕃最先开发了西藏地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最早开发了云南一带西南地区)

试题详情

1、和平交往是主流

试题详情

    ⑴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  

    ⑵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⑶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试题详情

    ①友好交往是主流  

    ②中心是扩大汉族文化的影响,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③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④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统一体

试题详情

  (1)秦:夺河套,设九原郡;在珠江流域越族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郡。

  (2)西汉:汉宣帝时(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管辖今新疆地区。汉武帝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

  (3)唐朝: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在突厥地区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在靺鞨地区设立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等,两者区域划人唐朝版图。

  (4)元朝:西藏正式列入中国版图,属宣政院管辖;在云南设行省,在澎湖设巡检司。

  (5)明清:

    ①入关前,漠南蒙古已归属清,漠北和漠西蒙古也臣服清朝。

    ②1757年清朝平定噶尔丹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③1757年,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被清军迅速平定。1762年,清朝

    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④明初,在西藏设立卫所,建立僧官制度;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明永乐年间开始改土归流;清朝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达赖和班禅,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⑥清朝雍正时在西南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试题详情

    战争

    ①民族掠夺战争:主要表现为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民族的掠夺。如匈奴与秦汉之间,突厥与唐之间,契丹、女真、党项与宋之间,蒙古与宋、明之间

    ②民族征服战争:一个民族政权为征服其他民族政权进行的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③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中央政权为巩固统一反对分裂的战争,如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贵族叛乱等。

  (2)和平

    ①和亲:如汉与匈奴的和亲、唐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入藏

    ②册封:如:唐对西突厥、回纥、南诏首领的册封,清对西藏喇嘛教首领的册封。

    ③设机构管辖,如: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宣政院、理藩院、驻藏大臣等机构的设置。

    ④会盟:如唐蕃会盟

附:汉朝初期与汉武帝时对匈奴政策的变化

    西汉初年国家贫困,没有能力抵御匈奴的进攻,因而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这对西汉取得暂时安定,发展生产,恢复国力起了积极作用,但这种和亲政策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匈奴的入侵。

    汉武帝时,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富裕,兵马强壮,中央政权强大有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不仅安定了西汉北部边疆,也使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控制,使汉与西域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畅通。

附:试比较唐、宋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不同方式和特点

    唐:国力强盛,实行开明的政策,少数民族相对弱小,唐统治者处于主动地位,控制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民族间交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

    方式多样:通过战争挫败少数民族的进攻,如唐太宗打败东突厥的进攻;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管理机构,如安西、北庭都护府及黑水都督府等机构的设置;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渤海郡王、云南王、怀仁可汗的册封;进行和亲活动,如文成和金城两公主入藏。

    两宋:

    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两宋政权腐败软弱,在少数民族的进攻和民族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多次战败,以议和的方式缓解冲突,采用支付钱物(岁币)的办法取得边境相对安宁。最终灭亡于少数民族政权。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仍然有发展。

试题详情

8、新中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建国初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新时期①实行改革开放②进行人力、物力、财力支持③派干部进行援助,带动共同富裕

试题详情

7、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注重同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蒙古、新疆、西藏、东北、西南、台湾),加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管辖(册封、设机构、僧官制度、“改土归流”、设台湾府),多次粉碎分裂企图(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西南东南的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试题详情

6、五代辽宋夏金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民族政权对峙,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少数民族政权积极汉化(如辽:契丹、耶律阿保机;西夏:党项族、元昊;元:蒙古族、忽必烈),此外,民族间的和战、民间交流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元的大一统,疆域空前辽阔,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汉疆民族大迁移、回族的形成、对西藏、台湾的管理)。

试题详情

5、隋唐: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民族融合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如西北:突厥、回纥;东北:靺鞨;西南:南诏、吐蕃),形式多样(战争、设机构、册封、和亲)。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