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2629  332637  332643  332647  332653  332655  332659  332665  332667  332673  332679  332683  332685  332689  332695  332697  332703  332707  332709  332713  332715  332719  332721  332723  332724  332725  332727  332728  332729  332731  332733  332737  332739  332743  332745  332749  332755  332757  332763  332767  332769  332773  332779  332785  332787  332793  332797  332799  332805  332809  332815  332823  447348 

10、(甘肃省会宁五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 先秦的一位思想家主张“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

A.兴办私学    B.焚书坑儒    C.崇尚黄老     D.罢黜百家

答案  B

试题详情

9.(福建省三明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又说;“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这表明在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B、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C、从天人感应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  A

试题详情

8.(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试题)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答案  C

试题详情

7.(上海市十三校2011届高三12月联考)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

    A.坚决排斥了阴刚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  B

试题详情

6、(内蒙古包头蒙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A

试题详情

5.(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  C

试题详情

4.(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答案  A

试题详情

(安徽省怀远二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回答1-3题。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答案  A

2.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民贵君轻   B.君舟民水

  C.君权神授   D.为政以德

答案  C

3.“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中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答案  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