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作用的认识。(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和社会进步。(2)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上,为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西学的传播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与欧美各国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②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中国近代化的领导权;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畸形,产业结构不协调。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产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
(3)1912-1919年:进一步发展。
(4)1927-1949年:从较快发展到毁灭性打击。
(5)1949-1956年:从合理调整到社会主义改造。
6.革命的彻底性和结果: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帝国主义扶植的袁世凯窃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经过28年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伟大胜利。
5.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统一的革命军队,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走了城市武装起义和各省宣布独立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革命军队.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走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4.革命的目的和前途: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前途是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前途是社会主义。
3.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革命领导阶级: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
1.革命性质与范畴:辛亥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属于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不同:(1)背景:前者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全国人民要求打倒列强除军阀。后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灭亡中国为目的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2)范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比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广泛,它具有空前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还包括其他的爱国反日人士。(3)形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4)合作方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是党内合作方式。(5)政权和军队的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基本上都由国民党掌握。(6)内部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7)结果: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任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法西斯日本,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