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2676  332684  332690  332694  332700  332702  332706  332712  332714  332720  332726  332730  332732  332736  332742  332744  332750  332754  332756  332760  332762  332766  332768  332770  332771  332772  332774  332775  332776  332778  332780  332784  332786  332790  332792  332796  332802  332804  332810  332814  332816  332820  332826  332832  332834  332840  332844  332846  332852  332856  332862  332870  447348 

2.中国现代: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使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成为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如工矿企业开展的民主改革。②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治建设,调动了各方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积极性。如拨乱反正,平反冤案。同时,政治思想建设保障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如四项基本原则。③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

试题详情

1.中国古代:①战国时期,通过变法封建制度,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一 些统治者实行的开明政策,促进了一定时期内经济文化的繁荣。如贞观之治。

试题详情

3.新中国成立以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①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②“文革”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儒学的影响进一步减弱。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界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同时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内容。

◆长效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

试题详情

2.近代儒学传统地位的动摇: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学思想进行改造。十九世纪末,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为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②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提倡自由、平等的公民道德。③袁世凯上台后,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④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将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认为儒家思想维护的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试题详情

1.封建社会时期的正统思想:

①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要求统治者体恤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其次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战国: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主张“仁政”,即不误农时、放宽刑罚、轻徭薄赋.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

③秦朝: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重创。

④西汉: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吸收了法、道等学派的长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对儒家学说加以改造。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援”、“大一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得到采纳。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基本定型: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

⑤两宋:儒学的极端化。朱熹等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吸收佛教和道家的某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即理学。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这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背道而驰的,也是反人性的。

⑥明朝时期:为了严厉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试卷仅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这使儒学的地位空前强化;明朝时期,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使儒学滑向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走向了极端。

试题详情

2.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政策

(1)苏俄(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政策以及20世纪20、30年代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2)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的原因和负面影响。

◆长效热点问题: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试题详情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1)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民的掠夺以及建立资产阶级大农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法国革命中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历程(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拿破仑),当时调动革命积极性的积极作用,工业革命后的消极作用。

(3)俄国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的两大措施。

(4)美国南北战争中《宅地法》在开发西部、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大纲版高考要求掌握)

(5)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法令(历史选修1要求掌握)

试题详情

2.农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试题详情

1.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原因、内容和结果)

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发展、当前的税费改革(几千年的农业税最终废除)。

试题详情

2.近代与“三农”相关的思想、政策和制度

①《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要求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愿望。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②孙中山民生主义对土地问题的设想。

③中共在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