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2737  332745  332751  332755  332761  332763  332767  332773  332775  332781  332787  332791  332793  332797  332803  332805  332811  332815  332817  332821  332823  332827  332829  332831  332832  332833  332835  332836  332837  332839  332841  332845  332847  332851  332853  332857  332863  332865  332871  332875  332877  332881  332887  332893  332895  332901  332905  332907  332913  332917  332923  332931  447348 

5.(2011年江苏高考9题)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6题)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998--1900年     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试题详情

3.(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试题详情

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6题)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

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试题详情

1.(2011年江苏高考7题)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9.(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39题)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印度
24.5
17.6
8.6
0.7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27分)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分)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分)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分)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15分)

试题详情

8.(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1题)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7.(2011年海南高考13题)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