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义向东汉皇帝
赠送礼品,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第四单元知识网络
第四单元第1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
概况: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
时间:公元208年
|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了基础
|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
第四单元第2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
②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经济,如组织屯田垦荒,推广牛耕
表现:①织麻布(会稽)②生产青瓷;③侯官、临海、番禺成为吴国三大
造船中心;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诸葛亮治蜀:①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的经济②稳妥处理民族关系,
使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贵州一带)得到初步开发
|
②南方统治重视发展经济。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表现:①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
②建康成为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第四单元第3课孝文帝改革
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内迁。
|
②从平城(今大同)迁都到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如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影响: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第五单元知识网络
第五单元第1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青铜: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
青铜时代:指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在生产、军事、生活地位十分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青铜精品:①司母戊鼎②四羊方尊③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青铜树
第五单元第2课卓越的工程
|
特点:无坝引水,自流灌溉。
|
特点:灌溉关中平原。
|
起止地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万余里。
影响: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
主持修建者:史禄。
特点:它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第五单元第3课 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
学科 |
人物 |
朝代 |
主 要 成 就 |
造纸术 |
|
西汉 |
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 |
蔡伦 |
东汉 |
改进造纸术,纸的产量大增、成本降低; 影响: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
|
数学 |
|
东汉初期 |
《九章算术》,书中领先世界的成就有①负数的概念;②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③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
祖冲之 |
南朝 |
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100年 |
|
医学 |
张仲景 |
东汉 |
“医圣”,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治疗学基础 |
华佗 |
东汉 |
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编制五禽戏 |
|
农学 |
贾思勰 |
北魏 |
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
地理学 |
郦道元 |
北魏 |
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 |
第五单元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盛行于商朝,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
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从商朝始我国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金文:盛行于商周,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
小篆和隶书:秦朝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出现隶书。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
草书、楷书和行书:形成于汉朝后期,成熟于三国两晋时期。
第五单元第5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
孔子是大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他的言论记录在《论语》中。
孔子是大教育家:①创办私学②编订《诗》《书》《春秋》
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
宣传自己的主张,相互展开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
最重要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第五单元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著《离骚》《天问》等,我国古代伟大诗人。。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佛教:产生于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
道教:东汉时期正式创立,尊奉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为教主。
第五单元第7课 多姿多彩的艺术
战国编钟:战国时期湖北随州出土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的杰作,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大型陈列馆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书圣”,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顾恺之:东晋画家,擅长人物画,作品有《女史箴图》、《洛阳赋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川教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网络
第六单元知识网络
第六单元第1、2课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统一:589年,隋灭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隋文帝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选拔人才;②大力发展农业,
减轻赋税徭役;③倡导节俭
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
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灭亡:618年,隋炀帝(因残暴)时灭亡。
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626年,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治国措施:①选用良吏,如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
|
⑤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如用和亲、封赏笼络顺从的少数民族贵族;
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①
|
宋 王景等有才干的人;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
生产;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⑤减免赋税徭役
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主要年号“开元”。
①
|
|
耕地面积,兴修水利;③整理财政,清野土地户口;
④废除酷刑苛法;⑤倡导节俭
开元盛世:经过唐玄宗治理,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史称-
第六单元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2、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只到达波斯湾,但了解沿途以及
欧洲的一些情况。
1、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3、开发边疆:①设置“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②重新设置郡县,
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管辖③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第三单元第4课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
②为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第二次西域。
作用: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
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第三单元第5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欧洲。
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2、政治上:①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王国问题②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1、思想上: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
3.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第三单元第3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朝: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