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4301  334309  334315  334319  334325  334327  334331  334337  334339  334345  334351  334355  334357  334361  334367  334369  334375  334379  334381  334385  334387  334391  334393  334395  334396  334397  334399  334400  334401  334403  334405  334409  334411  334415  334417  334421  334427  334429  334435  334439  334441  334445  334451  334457  334459  334465  334469  334471  334477  334481  334487  334495  447348 

3.郦道元是     时期杰出的     家。他在前人所著《水经》的基础上,写成《     》一书,全书40卷,约30万字。

试题详情

2.贾思勰生活在--和--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试题详情

1.祖冲之是南朝              之际著名的科学家,他在数学研究,特别是在计算     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位的人。

试题详情

提问:十六国、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大石窟,石窟中的雕像有什么特点?

[课件演示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图片]简单介绍两大石窟的状况。

引发学生讨论:应当怎样对待石窟的宗教内容与艺术形式。学生讨论后总结:石窟艺术的大部分内容和统治者开凿的意图,虽是要宣扬宗教迷信,但它们却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从小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物古迹观,形成爱护文物古迹的良好意识。

总结本课重要知识点。

试题详情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

教师首先提问:佛教是何时传入我国的,又是何时开始流传的?

[课件演示《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僧尼人数表》]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图表:并继续提出问题:通过此表你可以看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总结魏晋佛教盛行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因为战乱频繁,政局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以信佛来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推行,可以利用佛教麻醉人民,维护其统治。因此,佛教空前盛行。学生继续进行讨论:人民信教的结果是什么?(人民信教的结果是,不但没解救痛苦,反而加重了负担,因此不断有人反对佛教)

2.范缜和《神灭论》

教师让学生模拟范缜和有神论者的论战,在辩论中阐述范缜的主要论点。使学生明白《神灭论》是:论证灵魂不灭的说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同时指出论战所带来的影响:据历史记载,“此论出,朝野暄哗”,震动了整个社会。范缜的《神灭论》,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欺骗和愚弄,在政治上动摇了统治阶级的精神堡垒。

试题详情

2.“三绝”顾恺之

[课件演示《女史箴图》]教师出并讲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擅长人物画。所谓人物画,是指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画人物,难度很大。顾恺之的人物画,其特点是“传神”和“神气”,即刻画人物质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象要活了一样。他对艺术非常精心,如醉如痴。而且,他还是一个绘画的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家。所以,人们赞誉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为了专心艺术,一些有为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大智若愚”“难得糊涂”,顾恺之或许即是此类“痴绝”。

这位绘画大师,他的绘画题材很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都有。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少量的摹本,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时,从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侧面。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国内只能看到此图的复制品。

试题详情

1.“书圣”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课件演示王羲之画像]简单介绍王羲之的生平。

[课件演示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种不同字体]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的发展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书法艺术已经达到全面的成熟隶书完成了楷化,代表人物是锺繇;章草转变为今草,行书已具备完备的法度,代表人物是王羲之,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至此,中国书法的主要书体已经定型,以后的变化则是艺术风格的变化;同时,在北方以碑刻为代表的书法大盛,后人称“魏碑”,多刻于当时广为兴建的碑志摩崖、造像等石刻上,工具是刀凿,实际上经过了书法家书写、工匠凿刻再加工两道工序。风格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方峻挺拔,雄健紧密;一类秀劲开朗,宽博舒展;一类结体多变,杂糅诸法。

[课件演示《兰亭序》的摹本]讲解:东晋王羲之,东晋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做过东晋的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集书法之大成,独创一家。他的楷书,进一步摆脱隶书的形迹,达到独立完美的境地。他又是书法的多面手,特别是善写行书、草书。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我们观赏他的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令人赞叹和陶醉。由于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后人尊称他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写于公元353年。此序共324字,笔势开放俊朗,结构十分严谨。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王羲之自己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也认为这是行书的绝代佳作。王羲之的妻子和7个儿子都爱好书法。尤其幼子王献之,能继承他的书法艺术,也是笔飞墨舞,人们尊称他为“小圣”把他父子合称为“二王”。

试题详情

通过对“辉煌的石窟艺术”的介绍,教师应使学生认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无比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

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结构和过程

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入木三分》的视频故事]引发大家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道理?

讲授新课:

试题详情

通过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使学生认识: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顾恺之绘画艺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他的人物画创作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

试题详情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