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5188  335196  335202  335206  335212  335214  335218  335224  335226  335232  335238  335242  335244  335248  335254  335256  335262  335266  335268  335272  335274  335278  335280  335282  335283  335284  335286  335287  335288  335290  335292  335296  335298  335302  335304  335308  335314  335316  335322  335326  335328  335332  335338  335344  335346  335352  335356  335358  335364  335368  335374  335382  447348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  直立行走   B  制造工具    C  使用语言   D  造屋定居

试题详情

1、  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   )

A  18000年前  B  20万年前     C  70万年前   D  170万年前

试题详情

(2)请你根据材料想象一下他们一天的生活状况。 活动探究  跟你的同学讨论一下:北京人前额、眉骨和吻骨部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

开阔视野 女娲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这就是曾以“造人”、“补天”而被尊崇为女神的女娲。  据史籍记载,女娲是被古人尊奉为人类始祖的伏羲的妹妹,在传说中,女娲和伏羲具一种人首蛇身的异相,女娲也被尊奉为人类之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是女娲抟土造人之说。又有当女娲造人之际,诸神咸来相助的记载。《淮南子.说林篇》云:“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此为女娲与诸神共同造人之说。显然前一说是受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影响,后一说有原始社会父权制时期遗留的痕迹。与女娲宇宙天人有密切关系的,就是女娲发明创造了笙簧(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 元谋人的发现 1965年5月,由地质工作者在去南省元谋县上蚌村发现同一青年男性个体的门齿化石两枚。1967年至1975年又经多次考察、发掘,得到几件石器、大量炭屑和20多种动物化石。一般认为,元谋人生活在亚热带草原-----森林环境中,距今约170±10万年。但也有人认为距今约70多万年。炭屑到底是自然火还是人类使用火留下的遗迹,目前尚无定论,故教材也没有提到。

 昨天上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中科院刘东生院士(左)和原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右)在参观“北京人” 枕骨(本报记者薛珺/摄)展览期间博物馆门票价格不变,成人30元、学生15元 本报讯 (记者 王殿学) 昨天上午,备受关注的北京人头盖骨正式展出,展览期间,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门票价格不变,成人30元、学生15元,并有免费讲解员全程服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4日。

警车持枪保护国宝  上午10时30分,一辆警车开到博物馆,他们刚刚从中国科学院把头骨运来。  头盖骨运到展厅后,两名持枪警察立即站到两边,实施保护。据介绍,两名警察将在白天持枪保护,晚上则有自动的保护装置监护。头盖骨呈红褐色,面积大小约有十几平方厘米,表面看上去相当光滑,很像一块石头。

近期不大规模开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介绍,遗址以前曾有大规模开发,为了保护遗址,近期不会再有大规模开发,而且挖掘地点已到底层,不大可能再有新的发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介绍,遗址以前曾有大规模开发,为了保护遗址,近期不会再有大规模开发,而且挖掘地点已到底层,不大可能再有新的发现了。 据高星介绍,现在发掘潜力最大的是第15地点,目前15地点仅仅挖到表层,已经有一些石器等文物出现,如果继续挖下去,很有可能有丰富的遗物,甚至人类的化石。但是现在轻易不会挖,因为这些地方太珍贵了。 高星说,以后的发掘会加大范围,会沿着北京人走过的地点进行,因为人类的活动不可能限定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  对于上世纪30年代丢失的头盖骨,高星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找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希望还是有的,如果由政府出面寻找,力度会比一些组织或者个人寻找大得多。

试题详情

活动探究 8.试一试:请你以一位小导游身份,带着一群小游客走进半坡遗址或者是河姆渡遗址,向他们作生动形象的讲解。

开阔视野 中国:世界栽培作物起源的重要中心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660多种栽培作物,其中,起源泉于中国的有130多种。中国是世界栽培作物起源的主要中心之一。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栽培了水稻、粟等重要作物。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地颁布着野生稻。起初,原始居民采集它的种子加工后食用。以后便将其驯化,培育出栽培稻。从现在有资料来看,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就已种植水稻。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粟,俗称谷子,去壳以后就是小米。它耐干旱,我国黄河流域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它的生长。我国考古学家在距今7000多年的遗址里,发现了粟的残存物。粟的培育可能更早一些。   木构建筑的奇迹

 

      “干栏式”建筑 遗址已发掘的部分到处可见木构建筑的遗迹.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整个发掘区布满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木桩和纵横交错的木构件。诸如柱洞、柱础、圆柱、方柱、圆木、桩木、排桩。板桩、地龙骨、横梁。木板之类,星罗棋布,蔚为奇观。较有规律的排桩、板墙,就有十几道,有的长达23米多。经古建筑学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因为河姆渡当年是沼泽地带,地面潮湿,所以先民先是在地上打桩,在上面架设地梁,铺上木板,构成架空的居住面,在四周排起密密的木桩作墙,然后立柱架梁盖顶。这种底层高于地面,即防潮又能防止野兽侵袭的“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祖源,至今华南有些地区仍存在。建筑上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两构件垂直相交的节点采用榫卯技术,把我国应用榫印技术的历史推前了3000多年。7000年前的河姆渡先民在当时还没有金属工具的生产条件下。仅以粗劣的石器和骨器,创造了多达十余种形式的榫卯,令人惊叹不已。这种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为我国所罕见,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的杰作,被考古学家称之为7000年前的奇迹。

试题详情

②材料二中,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商鞅的?你觉得应当怎样全面客观的评价商鞅?

活动探究 10.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成语典故,请你列举出五个,并介绍其中一个成语典故的来历。

开阔视野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望山楚墓出土。剑全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格(茎和身之间的护手)宽5厘米。剑身中脊(剑身中线突起)起棱,满饰黑色菱形花纹。剑两面铸有几何形图案花纹,正面花纹内嵌蓝色琉璃,背面花纹内嵌绿松石。正面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即“勾践”,“乍”即“作”)。 该剑出土时置于黑色漆木剑鞘内,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毫无锈蚀,刃薄锋利。以20层复印纸试之,一划而破。据《战国策·赵策》记载,吴越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此剑充分显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的技艺。

试题详情

②材料二中的“巡狩”和“述职”各指什么?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如何?

③材料二对诸侯作了哪些法律规定?为什么先“贬其爵”。此规定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探究 11.传说牧野之战结束后,周武王登上一座山峰,鸟瞰天下山川形势,面对苍天,喟然长叹:“唉,殷纣不善乘天意,失去天命,我一刻也不能忘记这可怕的事情!”在返回镐京的途中,周武王一路忧心忡忡,从此夜不成寐。 回答: ① “夜不能寐”的周武王后来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国家的统治?

②这些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③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样治理国家呢?

开阔视野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被列为我国国家“九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一本《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已经面世,还将出版一本《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集》和一套《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    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公室所宣布的研究目标为:一、为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给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二、商朝后期(武丁以下)各王,给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三、商朝前期,给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四、夏朝给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当其冲要解决的一步,是西周自公元前841年前各王在位年代实数的确定,而关键的一年是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年。经过学者的辛勤劳动,已测定此年为公元前1046年,由此已推算出自周武王以后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和厉王各王的实际在位年数。其次,夏商周断代工程还大体推算和测定出商朝的始末年代,分别为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其间最重要的盘庚迁殷年代为约公元前1300年。第三,夏朝的始末年代也已推算出大致框架: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已于2000年11月初在我国各大报纸公布《夏商周年表》。(资料引自人教社教参) 商周时代的服饰 周朝以分封制建国,制定了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安定天下。其中,服装是每个人阶级地位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韨”,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春秋战国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这种衣服叫“深衣”。还有一种“单衣”,是没有里子的宽大衣服。他们头上还戴“帻”;帻是用来包住头发的头巾,不让它们披散下来。

试题详情

9.观点一:  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对匈奴只能退让和亲。武帝雄才大略,敢于反击匈奴。 观点二:汉武帝以前,国家贫困,对匈奴只能退让。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才能大举反击匈奴。 回答问题: ①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活动探究 10.今天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还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开阔视野

台湾、海南岛少数民族交往频繁   从2001年开始,台湾和海南岛少数民族互访、省亲、交流活动频繁,先后举办了多次重大的交流活动。 2001年10月,琼台两岛少数民族在海南共同举办了学术文化交流周活动,两岛少数民族交流由此拉开了帷幕。在这次活动过程当中,来自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和部分两岸史学、民族学专家一道,深入保亭、五指山、三亚等黎族同胞聚居地,他们发现,海南的黎族和台湾各少数民族在相貌、语言文化、物质文化、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传统工艺等各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两岛少数民族同胞至今仍保留的断发纹身、腰机织布、贯头衣与筒裙等习俗,因为更认定了两岛少数民族是一家人。 2002年11月,台湾少数民族组成了80余人的省亲团来海南省亲。 2003年8月,台湾少数民族一行80多人,前来海南、北京参访,在北京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亲切会见。 2004年8月,台湾少数民族海南-上海参访团一行70多人,参加了保亭黎苗自治县的黎苗传统节日--嬉水节,还到上海参观考察。 至今,琼台两岛少数民族大规模的参访交流已进行了9次。其中,海南少数民族代表也有两次组团到台湾交流,时间分别在2002年7月和2004年6月。 即将开幕的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活动,将是两岛少数民族的第10次交流互访,也是今年两岸较大规模的一次民间交流活动,是两岸少数民族的一个盛会,是两岸少数民族之间走亲访友、加强联系、互商合作、共谋发展的盛会。 (图文来自华夏经纬网2005年4月)

试题详情

25.皮皮:我很想知道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一些情况,你能告诉我吗?

咪咪:当然可以啦!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并在官渡之战取得胜利,200年,赤壁之战,曹操被刘备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中考资源网220年曹操建魏,221年,孙权称帝建吴;222年诸葛亮建蜀,三国鼎立之势形成。中考资源网

你认为咪咪回答的正确吗?如果有错误,请你告诉皮皮准确的知识。中考资源网

试题详情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影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