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7380  337388  337394  337398  337404  337406  337410  337416  337418  337424  337430  337434  337436  337440  337446  337448  337454  337458  337460  337464  337466  337470  337472  337474  337475  337476  337478  337479  337480  337482  337484  337488  337490  337494  337496  337500  337506  337508  337514  337518  337520  337524  337530  337536  337538  337544  337548  337550  337556  337560  337566  337574  447348 

7.(2005湖北荆州)“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发表在( )

A.1955年万隆会议上    B.1972年中美会谈中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日会谈中

思路解析:了解“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A

试题详情

6.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的会议或外交活动是( )

A.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会议      D.出席联合国大会

思路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第一次”。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了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亮相。

答案:B

试题详情

5.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 )

A.殖民主义        B.资本主义

C.种族主义        D.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思路解析:“求同”就是指亚非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的独立而奋斗。“异”是指各国的发展道路、现实处境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存在差异。

答案:D

试题详情

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思路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C

试题详情

3.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接见下列哪国代表团时( )

A.缅甸          B.越南

C.印度          D.巴基斯坦

思路解析:1953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C

试题详情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的对华政策是( )

①政治孤立 ②经济封锁 ③军事包围 ④武装侵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头号强国的地位,妄图称霸世界,到处插手国际事务,干涉别国内政。在亚洲顽固地与中国人民为敌,拒绝承认新中国,并企图以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等手段,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答案:A

试题详情

1.1949年,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经过谈判,双方于1950年初签订了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在国际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于1950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试题详情

12.(1)日方盛气凌人,蛮横强硬;中方狼狈应酬,俯首听命。(2)不完全。因为《马关条约》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造成的。(3)说李鸿章是“人生的卖国贼”是不对的,因为李鸿章大兴洋务,兴办军事工业,创建北洋海军,也有抵抗外来侵略的一面。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试题详情

12.读以下与《马关条约》签订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有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分辩,但不许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伊藤:“日限已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一《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有人说日本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对话双方态度怎样?

(2)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说李鸿章是“天生的卖国贼”,你认同吗?试举例说明。

试题详情

11.(1)1894年9月发生的黄海海战。邓世昌。(2)大东沟,致远舰。(3)他决心与战舰共存亡,同时也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战舰沉没,大部分将士牺牲,不愿独生所以选择死。评价:对邓世昌“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虽死犹生。(4)结论不限,但必须言之有理,符合史实,思想要积极。

点拨:黄海大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多次击中敌舰,由于清政府的德败,最后弹尽粮绝,邓世昌壮烈殉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