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2005年1月6日零时2分,我国内地第13亿个公民平安诞生。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各推迟了4年。这说明( )
①我国的人口已不再增长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
③我国的人口素质过低 ④我国的人口数量过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重大事件,我们始终都没有动摇这个重心。这里的“重心”是指( )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党的领导 D.自力更生
4、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的前提是( )
A.一个中国 B.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两制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3、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是( )
A.1949年10月 B.1949年底 C.1956年底 D.1952年底
A.北约的出现 B.华约的出现 C.欧盟的建立 D.北约和华约的出现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具有世界意义变化之一的事件是( )
A.万隆会议 B.非洲大陆的解放
C.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D.“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7、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改革开放(对外开放)。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1, 我国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1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九、“条件”“前提”类 1.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和平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和平,就难以实现发展。) 4.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这两种生产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5.“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 8.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基础和前提。 九、“原则”“立场”“方针”类 1. 为了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 2.在解决资源问题中,需坚持“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 3、中国的环保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总政策。 5、、港澳回归后,实行的基本方针有:一国两制、港(澳)人冶港(澳)、高度自治 6、实现祖国统一的原则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7,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十、“目标”“目的”类 1.党的十三大还具体规划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步骤: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2. 改革的目的--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 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九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201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0.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11.科学利用可以有效地保护资源,保护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13`提出“小康”目标: 党的十二大: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党的十三大:第二步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党的十五大:第一个10年(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一、保证、保障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思想保证--艰苦创业精神 十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计划提出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九五计划)(2000年) 2、提出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0年远景目标(2010年 3、党的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提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2020年。 其它: 1、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论断的是邓小平。经济要搞快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2、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有过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指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是指 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4、两次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世纪之交产生的新的建党学说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香港顺利回归的决定性条件(根本原因)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6、其现实可行的途径是一国两制的构想 7、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和外交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负责管理。 8、制定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是党的十五大,其制定的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9、中共十五大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二是选举产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机构 10、中共十六大的两大历史性贡献是:一是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二是选举产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机构 11、中国农民的两大伟大创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兴办 12、两大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13、中国人民生活的两大历史性跨越是20世纪80年代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90人民生活由温饱初步达到小康 14、三次思想大解放是第一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关于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次:党的十四大: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次:党的十五大:关于“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 15、三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6、三个有利于的内容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7、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8、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三个标志性事件是(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中共十五大的召开,提出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为21世纪中国经济腾飞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体制保障 19、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前进道路上的三次历史性变化是第一次:辛亥革命、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21、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捷径是对外开放 2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3、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发展和加强同第三世界即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28、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8分)
2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何时何地?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有何重要意义?(12分)
26、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10分)
3.当时张学良是否服从了上述密电?其后果是什么?(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