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 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命题人:宋敏求 李伟 王艳 王磊 审校人:李景芳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客观题(40分)
20、在东西方不同的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决策机构与程度各国不尽相同,反映了东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中国隋朝时对高丽用兵: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理由是(1分)
②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1分)理由是(1分)
③1840年,英国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理由是(1分)
④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理由是(1分)
⑤1941年,美国对日宣战,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理由是(1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2分)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4分)
1)①皇帝。(1分)理由:皇权至高无上,掌握国家一切军政权。(1分)
②公民大会。(1分)理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国家大事。(1分)
③议会。(1分)理由: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掌握实权。(1分)
④皇帝。(1分)理由: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元首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权(1分)
⑤国会。(1分)理由:按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拥有宣战权(1分)
(2)特征: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但受到国会的制约;(1分)内阁只对总统负责。(1分)
表现:英国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2分)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分)
19、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请回答:该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1912年2月13 El,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他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每逢“五一’’和“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遥相面对。请你说说孙中山先生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主要理由。
(1)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和清政府被推翻。
(2)中华民国已经建立;在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作用下,清帝溥仪也已经退位。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
(3)这是对孙中山的永恒纪念和崇高敬仰。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或最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为革命奔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心血和生命。 (本题言之有理即可)
19、 (1)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和清政府被推翻。
(2)中华民国已经建立;在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作用下,清帝溥仪也已经退位。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
(3)这是对孙中山的永恒纪念和崇高敬仰。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或最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为革命奔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心血和生命。 (本题言之有理即可)
(4)简单谈一谈你对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感想。
(1)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或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
(3)图一:英国割占香港岛;图二: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图三: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4)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落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致使香港脱离祖国怀抱;香港的回归证明了中国综合实力的日渐增强,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也可结合香港回归的现实意义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7、材料一……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兴宝藏。凡金、银、铜、铁、锡、煤、盐、琥珀、蚝壳、玻璃、美石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的主旨是什么?材料二反映出《资政新篇》的主旨是什么?
(2)有的学者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废除半封建主义私有制度,建立一个绝对平均、平等、无私有财产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的主旨是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2)不正确。因为《天朝田亩制度》要废除一切私有财产,而《资政新篇》允许“百万家财者”存在,鼓励发展私有财产。《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而《天朝田亩制度》则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纲领。
(3)《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从土地入手,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要全面改造封建社会。它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的结晶,鲜明的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无法实现的空想。《资政新篇》比较系统的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愿望。但由于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
61.(20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一定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
(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6分)
(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4分)
60.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的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斯多亚学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