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1236  341244  341250  341254  341260  341262  341266  341272  341274  341280  341286  341290  341292  341296  341302  341304  341310  341314  341316  341320  341322  341326  341328  341330  341331  341332  341334  341335  341336  341338  341340  341344  341346  341350  341352  341356  341362  341364  341370  341374  341376  341380  341386  341392  341394  341400  341404  341406  341412  341416  341422  341430  447348 

28.国共合作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共产党以合法的身份领导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力量。(2)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

试题详情

27.简述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先进的知识分子就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讴歌十月革命,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与反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先进知识分子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试题详情

26.五四运动同它以前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有何不同? (1)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2)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主力军的作用。(3)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有学生、工人、市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有广泛的群众性。(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试题详情

25.孙中山为捍卫共和制度做了哪些努力?

(1)发动国民党进行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2)成立中华革命党,组织武力讨袁活动;(3)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4)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5)发起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

试题详情

24.民国初年的两次帝制复辟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2)资产阶级革命派坚决维护共和制度,号召人民采取武力行动反对复辟帝制;(3)复辟帝制违背民意,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形成大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和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4)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复辟帝制者众叛亲离。

试题详情

23.简述“二次革命”的原因。

(1)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政权。(2)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后,袁世凯派人刺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3)为取得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出卖主权,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4)袁世凯反动面目暴露,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进行二次革命。

试题详情

22.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什么会被袁世凯篡夺? (1)帝国主义列强勾结腐朽的中国封建势力,共同支持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反革命力量异常强大。(2)由于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又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而给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提供了条件。

试题详情

21.用具体事实分析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原因。

(1)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一方面在思想战线上同保皇派展开斗争,另一方面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这些斗争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2)收回利权斗争的兴起,特别是四川保路运动发展为武装斗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3)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利用有利时机,为武昌起义进行了积极准备。(4)起义的新军发挥了革命的主动精神,临危不乱,毅然行动,赢得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试题详情

20.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民权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想要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试题详情

19.为什么说“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投资竞争的同时,又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强占租借地,直接进行殖民统治,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扶清灭洋”这一口号的提出,正是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