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1533  341541  341547  341551  341557  341559  341563  341569  341571  341577  341583  341587  341589  341593  341599  341601  341607  341611  341613  341617  341619  341623  341625  341627  341628  341629  341631  341632  341633  341635  341637  341641  341643  341647  341649  341653  341659  341661  341667  341671  341673  341677  341683  341689  341691  341697  341701  341703  341709  341713  341719  341727  447348 

1.C   2.C   3.A   4.C   5.C   6.B   7.B   8.A   9.A   10.C

试题详情

34. 江泽民书记曾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建密结合起来。

请回答:

(1)概括“文革”时期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本特点。

(2)新时期在民主法制建设中我党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六单元答案

试题详情

31. 材料一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严词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个人讲话?”

--《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材料二 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2) 材料二规范了谁的行为?此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出中国的发制建设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试题详情

30.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退守台湾,两岸关系长期对立,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但他们也有共同点,那就是

A.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双方应该成立一个联合政府

C.双方应该共同协商两岸问题         

D.两党应该轮流执政

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I卷答案表格

试题详情

29.中国政府针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是

A.利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

B.和平统一,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反对台湾加入任何形式的国际组织

D.坚持武力统一

试题详情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对于促进国家和民族的统一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回答20-28 题

20.“一国两制”的宪法保证是

A.1949年的《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82年新宪法         D.1999年宪法修正案

21.台湾问题属于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 历史遗留问题   C.国际争端   D.党派之争

22.我国之所以能够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3.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24.“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25.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转变为频繁交流的原因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③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三通”的限制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国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一国两制

27.“一国两制”成为我国的国策是在下列那次会议上

A.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B.中共八大

C.全国人大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2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条件成熟,包括①中国国力增强②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试题详情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请回答14-19题

14.下列不属于新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通过

C.《刑事诉讼法》的出台        D.《行政复议法》的通过

15.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通过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颁布      

D.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

吉林梨树县四大家村的选举会场,新当选的村主任发表就职演说。
 
16. 右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

A.基层民主选举      

B.基层政权建设

C.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D.基层法规的完备

17.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

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出现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8.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19.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大起步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共同纲领》的制定

C.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试题详情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新中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12-13题

12.该制度初步建立于

A.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被推翻时

B.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C.新中国成立时

D.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13.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根本目的是

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把民主党派改造成为劳动人民的政党   D.为实现“一国两制”的构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