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回答1-6 题。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有哪两种主要形式 ( )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地主制与农民政权 D.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4.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5.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
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华宣战。对上
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6.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D.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召开了两次重要的会议,一次是八七会议,一次是遵义会议,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两次会议的主要共同点。(7分)
高一历史试题
32.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淞沪会战 ②《论持久战》发表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A. ④③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31.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是抗战的正面战场 B.是否争取国际援助
C.是否依靠军队抗战 D.是否发动人民群众
30.抗战中的首次大捷是
A.忻口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奇袭阳明堡
29.中共1927年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1937年又与国民党合作,这主要说明
A.国内斗争服从国际斗争 B.民族矛盾服从阶级矛盾
C.中共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 D.国共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28.1933年12月在中国存在的政权有
①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③伪满洲国 ④南京国民政府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7.“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探索开始于
A.南昌起义 B.文家市决策 C.三湾改编 D.广州起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