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据此回答20-22题。 20.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二七惨案”的教训 B.农民运动的成功经验
C.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D.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
21.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地位
C.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分歧和矛盾 D.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
22. “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相同点在于
①都从政治、军事、思想上全力纠正了错误 ②毛泽东都参加会议并提出正确主张
③都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 ④都是中共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举侵略,使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引起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抗日民主运动兴起。据此回答15-19题。 15.九一八事变后,最早掀起武装抗日斗争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16.下列关于1935年中国政局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③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④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已胜利完成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③④
17.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东北义勇军抗日 C.一二·九运动 D.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18.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集中说明了
A.蒋介石的妥协政策不得人心 B.日本已开始了全面侵华
C.抗日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D.要抗日就必须进行反蒋
1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其理由是 A. 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战 B.亲日派的投降阴谋受到遏制 C. 英美迫使蒋介石由妥协转向抗日 D. 日本诱使国民政府投降受挫
1931年日本大举侵华,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据此回答9-11题。
9.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都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10.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其反动政权的苟安,而中共中央号召人民抗日,以挽救民族危亡。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
A.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B.两党力量大小不同
C.两者之间矛盾尖锐 D.同日本之间关系不同
11. 华北事变引起的政治后果是
①中共开始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②出现全国抗日救亡的新高涨
③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④蒋介石政策由不抵抗变为“攘外必先安内”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迅速燃成燎原之势。据此回答4-8题。 4.毛泽东决定放弃夺取城市改向山区进军是在
A、南昌起义后 B、八七会议上 C、文家市会议上 D、三湾改编时
5.“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
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这段话毛泽东
A.强调了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性 B.强调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首创性
C.肯定了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指出了国民党政权灭亡的必然性
6.右图A、B、C、D四个地点中,被称为共
和国摇篮的是
7.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
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
基本条件。”这里指的“最基本条件”是
A.建立稳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B.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取得农民对革命的拥护和支持
8. 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最主要
依据是
A.共产国际的指示 B.苏联的革命经验
C.中国的特殊国情 D.毛泽东思想的指引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中国革命,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毅然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据此回答1-3题。
1.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是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2.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南昌起义
C.第五次反“围剿” D.秋收起义 3.从几次武装起义中得出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充分发动农民阶级参加革命
C.必须建立起新型的人民军队 D.必须走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29.毛泽东在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从1949年到1956年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进行城市的经济恢复、建设和所有制变革的?结果如何? (13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和探索。据此回答20-25题:
20.解放后的土改运动在政策上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A.限制和打击富家 B.限制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
C.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D.保存富农经济,团结富农
21、下列哪些运动是为了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①抗美援朝 ②土地革命 ③镇压反革命 ④没收官僚资本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2.1949年至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相组→初级社→高级社
23.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B.引导农民和手工业个体经济实现合作化
C.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4.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的《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D.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
2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共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三大改造完成
③“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④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