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2024  342032  342038  342042  342048  342050  342054  342060  342062  342068  342074  342078  342080  342084  342090  342092  342098  342102  342104  342108  342110  342114  342116  342118  342119  342120  342122  342123  342124  342126  342128  342132  342134  342138  342140  342144  342150  342152  342158  342162  342164  342168  342174  342180  342182  342188  342192  342194  342200  342204  342210  342218  447348 

4.曾先后领导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是                            (   )

    A.黄兴          B.蔡锷          C.李烈均         D.唐继尧

试题详情

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在耶?”是针对              (   )

    A.慈禧          B.溥仪          C.段祺瑞         D.袁世凯

试题详情

2.二次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

    A.缺乏思想准备                   B.军事指挥失误 

    C.力量涣散,缺乏统一指挥          D.北洋军阀力量强大

试题详情

1.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   )

    A.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试题详情

28.从1840年到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这段历史的转折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试阐述理由。(说明: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只要有理有据即可)(14分)

试题详情

25.中国封建社会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               ②《北京条约》的签订

③《辛丑条约》的签订               ④《马关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24.《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此条款的主要目的是                                         (   )

    A.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B.保护外国商品在中国铁路沿线上的运输

    C.撤销清政府在京畿地区的武装     D.确保外国在修筑铁路后获得利益

试题详情

23.最能体现清政府是“洋人朝廷”的是                                 (   )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中国内地全境开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婵°倗濮寸换姗€鐛箛娑欐櫢闁跨噦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诲┑鐘叉搐缁狀垶鏌ㄩ悤鍌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