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2262  342270  342276  342280  342286  342288  342292  342298  342300  342306  342312  342316  342318  342322  342328  342330  342336  342340  342342  342346  342348  342352  342354  342356  342357  342358  342360  342361  342362  342364  342366  342370  342372  342376  342378  342382  342388  342390  342396  342400  342402  342406  342412  342418  342420  342426  342430  342432  342438  342442  342448  342456  447348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①胜利进程:

    A.1945年5月,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B.1945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C.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D.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坚决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人。

    E.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②胜利意义

    A.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试题详情

3.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

   ⑴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①背景

    A.日本为建立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B.国民党军队加紧包围、封锁解放区。

    C.严重的自然灾害。

    D.1941年至1942年,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面积不断缩小,人口减少一半,八路军、新四军人数减少,财政经济十分困难。

   ②军事措施

    A.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开展反“扫荡”斗争。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术。

    B.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在反“扫荡”中十分英勇。

   ③政权建设

    A.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建立的政权,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实行精兵简政,提高了主力部队战斗力,增强了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④经济建设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B.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⑤思想建设--整风运动

    A.时间:1942年。

    B.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C.意义: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⑵中共“七大”

   ①背景:

    A.从1944年起,局部反攻取得很大战果,日军被压缩到铁路沿线和较大的城市。

    B.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7年春,中共“七大”于在延安召开。

   ②内容:

    A.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B.提出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③意义:

    A.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B.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试题详情

2.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①百团大战

    A.时间:1940年下半年

    B.目的: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

    C.概况: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大规模地对日作战,取得了辉煌战绩。

    D.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

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②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A.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B.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术。

    C.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在反“扫荡”中十分英勇。

试题详情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①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的洛川会议上制定。

   ②全面抗战路线的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③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A.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五台山为中心。(聂荣臻)。

    B.晋冀豫、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

    C.苏南抗日根据地(陈毅)。

    D.皖东抗日根据地(张云逸)。

   ④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⑤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试题详情

3.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①一党专政

    A.一党专政:蒋介石独断专行,以命令形式处理党政军一切事务,成为中国的大独裁

者。

    B.特务统治:大力发展特务组织,建立上饶集中营、息烽集中营、重庆中美合作所等。

    C.保甲制度:强化保甲制度,控制人民。

    D.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互相结合渗透是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

   ②官僚资本的膨胀

    A.工业:加强对工业的垄断,民族工业遭破产。

    B.农业:采取"粮食征购"、"征借",加重对农民的剥削。

    C.商业:实行专卖政策,获取巨额利润。

    D.金融:独占全国金融。

    E.到1941年底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试题详情

2.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①枣宜会战:

    A.背景:日本为逼迫国民政府投降。

    B.经过:1940年,张自忠率军与敌奋战,壮烈殉国。日军占领宜昌。

   ②豫湘桂战役:--抗战时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A.背景: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急需打通中国的大陆交通线。

    B.经过:1944年,大溃败,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大片国土沦丧。

   ③评价:国民党战场的溃败,是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恶果。

试题详情

1.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

   ①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A.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

    B.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C.不久,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 反共高潮。

    ②皖南事变

    A.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开到黄河以北。

B.1941年初,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新四军九千余人从安徽径县云岭出发,移师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

    C.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在谈判中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D.接着,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并声称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

判。

    E.皖南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

的方针。

    a.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

    b.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继续坚持抗日战争。

    c.同时,中共中央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试题详情

3.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日伪的残暴统治--沦陷区人民失去人身自由,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A.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办法,企图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力量。

    B.日伪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日伪政权将江南的镇江、丹阳等地划为“清乡区”,后推广到浙西游击区;日伪在上海设立“特工总部”,专门杀害抗日爱国人士。

   ②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对打击和动摇日伪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

    A.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以各种形式的斗争,反对殖民统治。

    B.开滦煤矿、上海邮电、自来水厂工人和电车司机相继罢工。

    C.江南10多万农民暴动,消灭了日伪军的征粮队。

试题详情

2.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①野蛮的经济掠夺--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A.农业方面:

    a.强占沦陷区大量耕地,用于修建公路、封锁沟和飞机场等,或分配给移民使用。

    b.低价收购农产品。

    B.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

    a.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企业的经营权由日方掌握。

    b.将沦陷区变为日本的原料基地,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从中攫取巨额利润。

    C.金融方面:

    a.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b.印制大量军用票在沦陷区流通。

    c.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加紧对人民的搜刮。

   ②推行奴化教育

    A.目的: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B.措施:

    a.日伪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企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日本统治下的“顺民”;

    b.把日语被定为必修课,学校不得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

    c.社会教育方面:利用传媒进行奴化宣传和反共宣传,欺骗群众。

试题详情

1.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①背景:

    A.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B.日本改变战略方针:

    a.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b.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②建立:

    A.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

    B.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

   ③评价: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