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2321  342329  342335  342339  342345  342347  342351  342357  342359  342365  342371  342375  342377  342381  342387  342389  342395  342399  342401  342405  342407  342411  342413  342415  342416  342417  342419  342420  342421  342423  342425  342429  342431  342435  342437  342441  342447  342449  342455  342459  342461  342465  342471  342477  342479  342485  342489  342491  342497  342501  342507  342515  447348 

5.近代历史上,列强在中国的势力演变过程中,美国开始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是在

      A.甲午中日战争后       B.八国联军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试题详情

4.面对抗战胜利后的全国人民代希望“全国党派,无论在朝在野,均各以和平建国为共同目标”的呼声,中国共产党

    A.呼吁国民政府进行军事改革   B.积极与国民政府和平谈判

    C.主动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D.积极防备国民党发动内战

试题详情

3.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B.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C.蒋介石内战准备不充分   D.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

试题详情

2.1946年政协会议有关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争论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要不要实现国家军令、政令统一 B.要不要继续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要不要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D.要不要实现政协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

试题详情

1.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最根本目的是(B )

   A.确保蒋介石集团控制中国政权  B.在中国扶植一个亲美反共政府

   C.排挤老牌殖民国家在中国的势力 D.维护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

试题详情

29、为什么说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试题详情

28、毛泽东曾说洪秀全是“先进的中国人”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试题详情

27、材料一、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引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材料二、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判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许多顾忌。       ──引自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材料三、我们党当前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站在自卫立场上,粉碎国民党进攻,保卫解放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

──引自毛泽东1945年11月7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

材料四、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这些条件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引自1949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言论是指什么时期的事?

(2)据材料二说明,既然毛泽东说“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仍要如材料一那样让步?

(3)材料二中毛泽东说“蒋介石不能不有许多顾忌”,是指哪些“顾忌”?

(4)材料三中毛泽东为什么仍说要“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

(5)材料四中毛泽东的出发点和目的何在?

(6)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毛泽东的言论证明了什么? 

试题详情

25、在努力争取全国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发,不要像陈独秀。”对此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

A、要为人民利益而努力争取和平

B、尽量避免内战

C、继续同国民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D、即要尽一切力量争取和平,又要警惕国民党发动内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