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中国同盟会被称作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下述理由不正确的是
A.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 B.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 D.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
[答案]A
[解析]本题是1998年全国高考多选题,此处改为否定式单项选择题。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本题就是关于对同盟会成立的认识。题干所述“中国同盟会被称作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考生熟知的一个历史结论。试题从史论结合的角度,要求考生从备选项中确认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史实依据,从而筛选出正确答案,旨在考查考生的记忆和分析能力。从同盟会的组织形式、组成人员的成分和革命纲领,都说明它既不同于旧时的会党或秘密结社,也不同于成立前各省区的革命团体。本题审题时应注意题于中“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分析关键。B、C、D三项从革命纲领(体现同盟会的性质)、组织系统、革命领袖(体现同盟会的全国性、统一性)等不同角度支持了这一结论。而A项中的“日知会”成立于1906年,不可能成为1905年就已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基础。
2.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
①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②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③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1997年全国高考多选题,此处改为组合式单选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同盟会成立背景的理解,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时间切入点进行分析。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1905年以后的史实均应排除出去。选项②中的“预备立宪”破产在1911年,标志是“皇族内阁”的成立。部分考生把此内容和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内容相混淆,造成错选。还有些考生漏选了“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一项。对于基本史实的时间、前后联系、逻辑顺序,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否则,即使较容易的题也会因史实记忆不清而难以作答。
1.1906年,孙中山先生说:“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下列对此观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B.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C.认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D.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答案]A
[解析]本题是1995年全国高考多选题,此处改为否定式单选题。此题为材料辨析选择题,读懂材料为审题的关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筛选。旨在考查考生对孙中山先生新、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理解,以及对近代中国民族问题实质的理解。此题是考查理论思维能力较高层次的选择题。此题的难点在于A选项。近代中国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民族问题主要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这是由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社会矛盾所决定的,而其次才是国内的民族问题。A没有搞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能认识到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问题。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才使中国民族不能独立和解放,要进行民族革命就要反对帝国主义。这一点是孙中山先生在旧三民主义中没有深刻认识的地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单纯的反满的民族革命。到1924年前后,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实现国共合作,在新三民主义中,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了重要的发展,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真正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A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以清楚地看出,孙中山先生并不是主张种族复仇观点的持有者,故B是正确的。从“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可以看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具有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双重意义,因而C也是正确的。“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说明了孙中山先生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政治革命,即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立宪政体。故D也是正确的。
5.引导学生认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如革命思想的传播与革命政党的建立、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资产阶级软弱和袁世凯篡权等。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去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
[知识网络]
[学法指导]
4.通过对辛亥革命功过的全面评述,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会区别现象与本质,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三民主义”这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全面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指导学生分析、比较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民主革命思想的不同特点及其对推动革命运动发展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本章时间范围主要是围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孙中山1894年建立兴中会倡导革命,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近二十年的历史。这一阶段的历史主流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在全国迅速广泛地开展起来,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帝制。这一时期社会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朝统治集团的矛盾。
早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底,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就开始倡导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因为当时维新变法是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所以,对孙中山倡导革命,响应者寥寥。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清王朝反动性的彻底暴露,使爱国志士纷纷走上革命道路。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生的增多,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成为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建立民主革命团体的中坚力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实现了大联合,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1901年至1911年,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先后推行“新政”与“预备立宪”。其结果是扩大和加深了社会矛盾,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在革命党人推动下,革命形势日益成熟。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震动全国。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给帝国主义,激发了保路运动。四川的保路运动规模最大,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汉地区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多年来扎实地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在新军中打下基础。他们在同盟会推动下筹划起义。1911年10月,靠着革命士兵的高度主动性,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之后,全国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43.特征:由敌视、对抗到勾结,再由抗击、发展到完全屈服,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原因及影响:①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清政府试图坚持闭关锁国政策,以维护腐朽的统治,因此组织了抵抗,显示出对抗特征。政治的腐败和经济的落后使中国战败,签订屈辱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略不以推翻清王朝为目的,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促使清政府与列强勾结。这便利了列强的对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清政府与列强暂时“和好”局面的出现,也促成了洋务运动的出现。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中国出现了边疆新危机,爆发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清政府在组织抗击侵略的同时表现出更多的腐败和软弱。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企图利用义和国反对外来侵略,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清王朝很快又转为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外国列强,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①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其腐朽统治,西方列强打击或支持清政府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②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阻止资本主义的入侵。③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侵略的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征服、灭亡中国。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学习目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