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2405  342413  342419  342423  342429  342431  342435  342441  342443  342449  342455  342459  342461  342465  342471  342473  342479  342483  342485  342489  342491  342495  342497  342499  342500  342501  342503  342504  342505  342507  342509  342513  342515  342519  342521  342525  342531  342533  342539  342543  342545  342549  342555  342561  342563  342569  342573  342575  342581  342585  342591  342599  447348 

4.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 1999年高考第14题。旨在考查考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用“排除法”,①选项有明显的错误,因为正是李大钊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解题的关键是②选项,要仔细读懂其中的文字,不能说“(陈独秀)……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因为对于李大钊、陈独秀来说,只是对五四运动起到了推动和指导的作用,应该将此项排除。这样,排除了①②的选项,只有C项了。

试题详情

3.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新特点有

①先进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②无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③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④工商业者相继罢市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是根据1994年高考第24题改编的单项选择题。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关键是掌握清楚每一个概念。解答时应该用排除法,③比较好排除,这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①最具迷惑性,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都是由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这是两个阶段的共性,而不是第二阶段的特点,所以也应当排除。

试题详情

2.在新文化运动中,对新文学具有重大影响的有

①陈独秀的《敬告青年》②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③鲁迅的《狂人日记》④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根据1996年全国高考第34题改编的一道单项选择题。要明确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新文学的具体表现。审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新文学”,不能与“新文化运动” 的概念相混淆。

试题详情

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答案]D

[解析]本题是1997年全国高考第1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清楚地掌握“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概念,A、C两个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前期”指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至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这段时间,解题时既可用“直选法”,即按课本中的评价“(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直接选出正确选项D。

试题详情

9.学习要结合历史地图(共产主义小组分布示意图)、表、图片等材料,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知识网络]

[学法指导]

试题详情

8.通过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小字部分内容的处理,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

试题详情

7.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揭示,提高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试题详情

6.指导学生对苏俄工人运动的成功和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试题详情

5.引导学生对党的“一大”和“二大”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党的这两次重要会议的功绩和不足,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试题详情

4.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