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5.1923年,经历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大半历程的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写下了如下一段文字:“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如何?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这五十年的俄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苦乐不等,……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上文中“这个五十年”里,中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重大“进化”?(4分)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中国又在哪些方面“惭愧无地”?(6分)造成中日双方差距的主要原因何在?(4分)试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上述问题。
34.鸦片战争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何种地位?(4分)鸦片战争后的30年内,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的变化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9分)
(一)中国惟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是国民党,它既依靠自由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小资产阶级,又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二)由于国内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由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认为,国民党与年青的中国共产常合作是必要的。(三)因此,在目前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留在国民党是适宜的。(四)这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为代价……在这一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应当在自己原有的旗帜下行动,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政治集团……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与它合并,也绝对不能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原来的旗帜。
(摘自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12日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协议》)
[说明]该决议为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所接受。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共产国际在国共关系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及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l0分)
1924-1927年,神州大地掀起一场国民革命的风暴。回答26-30题:
26.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27.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最突出的成果是
A.建立了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C.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侵略权益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8.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辛亥革命相比,最突出的新特点是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群众基础的扩大
29.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
A.导阶级及其政党上 B.革命的任务与性质上 C.革命的结果与前途上 D.革命参加者的成份上
30.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是在
A.南京、汉口 B.上海、九江 C.上海、南京 D.汉口、九江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5分)
25.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文化的特点是
①呈现“西学东渐” 的趋势②围绕救亡图存为主题③东西文化碰撞和交融④缺乏成熟性和系统性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与清朝晚期统治相比,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回答 20-24题:
20.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
①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②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中国历史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1914年,袁世凯修改《大总统选举法》,这一事件表明
A.在此之前总统缺乏行政权力 B.内阁制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C.袁世凯已动摇了民主共和政体 D.大总统可以连选连任
22.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 B.帝国主义是否支持袁世凯 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D.革命党人是否掌握武装
23.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度迅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有利的国际环境 D.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24.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体现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精神 C.试图缓和新旧文化之间的矛盾 D.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鲜明的主线之一。所谓现代化,主要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中国近代前期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回答12-19题:
12.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是
①辛酉政变后,清政府中一些具有新思想的人物掌了权②中外从战争状态重新转入“和平时期”③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形成的师夷思想④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 B.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 C.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 D.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机器工业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1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主要是
A.“欧风美雨” 的产物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C.“实业救国”思潮的实践 D.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15.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运动
①是中国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的开始②以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③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④使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政治领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维新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
A.京、津、沪、湘 B.京、津、鲁、豫 C.京、沪、滇、粤 D.京、湘、川、粤
17.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是由于它
A.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B.使人们在政治思想上获得了一次空前的大解放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8.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一些矫枉过正、以偏概全的倾向 C.以民权、平等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D.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19.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标志着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基本上完成了从传统的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化的事件是
A.1861年辛酉政变 B.总理衙门的设立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外务部的成立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回答9-10题:
9.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不同的是
①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地主阶级②主张建立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③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④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是
A.洪秀全与杨秀清矛盾的激化 B.领导集团内部腐化导致争权夺利 C.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 D.西征军与天国中央的矛盾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