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2448  342456  342462  342466  342472  342474  342478  342484  342486  342492  342498  342502  342504  342508  342514  342516  342522  342526  342528  342532  342534  342538  342540  342542  342543  342544  342546  342547  342548  342550  342552  342556  342558  342562  342564  342568  342574  342576  342582  342586  342588  342592  342598  342604  342606  342612  342616  342618  342624  342628  342634  342642  447348 

20.

(1)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工业化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必须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2)评论不正确,他只看到毛泽东重视农民,而没有看到毛泽东的深层思想,即: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可能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基础;革命任务是获得机器,实现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的转变,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毛泽东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而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试题详情

11.A 12.D 13.B 14.B 15.D 16.B 17.C 18.A 19.B

试题详情

10.

(1)由于社会经济改组和战争破坏,农民负担还很重,民族资产阶级团“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而恐慌。

(2)仍是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即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作斗争,巩固人民政权。

(3)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是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4)策略:不要四面出击。实施:处理好国内各阶级、政党、民族之间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试题详情

21、

(1)限制富农。因“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2)减租减息,交租交息。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为了充分调动农民支持革命的积极性,壮大人民民主力量,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早日恢复农业生产,孤立地主。

(4)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双基金题二1.B 2.B 3.C 4.B 5.A 6.C 7.B 8.D 9.D

试题详情

16.A 17.D 18.D 19.C 20.A

试题详情

15.

(1)变化:由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

(2)原因:材料一反映的是国共十年时期的土地政策,此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的目的在于消灭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其生产革命的积极性。材料二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中共的土地政策的目的是调动农民抗日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联合、团结地主一致抗日。材料三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又变为阶级矛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为了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

(3)说明的问题:农民是小私有生产者,保守私有是基本性,土地公有无法满足其土地要求,因而也无法最终调动其革命生产的积极性。若真正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实行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中共中央已意识到政策的不足之处,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进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土地政策。

(4)认识:中共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不断修正、完善党的政策,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试题详情

11.B 12.D 13.C 14.B

试题详情

10.

变化:由准备放弃台湾到重新把台湾纳入美国在亚洲的战略体系。(或重新扶植台湾)准备放弃台湾的原因:认为国民党已无可救药;援蒋阻共会付出过高的代价,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台湾对美国西太平洋防线无足轻重。重新扶植台湾并阻止共产党解放台湾的直接原因是朝鲜战争的爆发。若中国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朝鲜、日本的利益,进而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

影响: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外部形势,造成台湾和大陆的分裂对立,使中国长期不能统一,直至今日。

试题详情

15.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