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成立都统衙门
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传教。
义和团运动首先爆发于什么地区?标志是什么?
l 山东地区
l 冠县赵三多
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山东?
l 山东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严重。
(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威海卫;1898年英国租借威海卫;1898年德国租借胶州湾,把山东划作“势力范围”)
附:“七子”: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澳门、旅顺大连。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这一口号?
l 具有爱国意义(任务与反映的矛盾)
义和团的一份揭贴说:“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这反映了什么?
l 明显的局限性(放松与排外)
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义和团运动的?
l 镇压(山东)、招抚(京津)、消灭
l 清招抚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
l 义和团被招说明了什么?
l 维新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在同一时期兴起,为什么两者没有联合斗争?
义和团运动对列强侵华政策产生什么影响?
在义和团运动打击下,帝国主义认识到瓜分中国是一种妄想,便转而改变了侵华政策,要扶植驯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共同统治中国的工具,以华制华,《辛丑条约》是体现。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l 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l 主观方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分散、落后)
l 被清政府利用
l 根本原因是什么?
讨论:与太平天国运动比较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l 相同:
性质、斗争方式、失败原因、作用、
l 不同:
时代背景(最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组织性、对外文明与宗教态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1900年6月初
国家: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实现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
而发动的一场野蛮的侵略战争
战争经过:1、天津----北京
廊坊、杨村受挫,逃回天津租界
2、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清政府负责保护教堂。
1、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建教堂。
3.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分析
(1)蒋介石虽为国家领袖,但代表的却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决定他不可能也绝不会发动全国人民去实行抗战。
(2)蒋介石既投靠英美,又与日本有秘密协定。幻想通过公开的外交活动阻止日本的侵略,牺牲局部保全大局。九一八事变后,不愿抵抗,而幻想利用英美日之间的矛盾,让英美逼迫日本归还东北三省,而没有估计到英美也迫于经济危机,自顾不暇。
(3)蒋介石只看到日本经济、军事的强大,中国的落后,担心抵抗会导致亡国,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他采取了这一祸国殃民的反动政策,并镇压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行动。
(4)不抵抗政策的卖国反共,其结果不仅破坏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争,也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酿成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能力素质]
例:以下是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1931年9月24日,《日本政府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说:“九月十八日夜半,在奉天附近的一部分中国军队,破坏了南满铁路的路轨,袭击了我们的守备队,以致发生冲突。”
材料二 以下是柳条湖事件的参加者花谷正写的回忆录中的一段话:“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沉沉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离兵营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多点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引自[日]《文献昭和史》
材料三 以下是张学良部将何柱国根据“事变前后所了解到的情况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回忆录《九一八沈阳事变前后》中的一段话:
“1931年9月17日拂晓,日军在沈阳北郊八公里左右的柳条沟(湖),由日本关东军派出一个工兵中队,开入该地区进行警戒,隔断了交通,中午时分,抓住了在该地区横跨铁路的农民八人,强迫他们穿上东北军的旧军衣,对他们说:‘你们违犯了铁路的戒严令,罚你们修铁路半天。’这时日本的工兵队拍了好多照片,注明:‘东北军破坏铁路,被日军发现后的战斗情况。’最后把被抓走的农民也枪杀了。照片注明:‘东北军破坏南满铁路的应有下场’。”
材料四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河本末守以巡视铁路为名,在距北大营八百米的柳条湖铁路路轨上点燃了炸药包,炸断了铁轨,以爆炸声为信号,今田太郎挥舞军刀,率领川岛中队抢先杀进了北大营。”
--引自胡德坤著《中日战争史》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为什么?
(2)材料四所述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它是否具有作为历史证据的史料价值?
(3)根据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分析:此题选取了九一八事变这一历史事变的四则材料。材料一是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声明;材料二是九一八事变的参加者花谷正写的回忆录;材料三是原东北军将领何柱国根据事变前后的经历与调查写的回忆录;材料四是历史学家胡德坤在《中日战争史》中对各种历史材料分析后叙述的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此题的主要测试意图是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自身价值的认识,是否理解什么是史料,什么不是史料,什么是可信的史料,什么是不可信的史料。材料一是不可信的歪曲事实真相的伪史料;材料二是最为可信的史料;材料三是较为可信的史料;材料四不是史料,而是历史研究的成果。只要把握住这一关键,就会得出正确答案。
2.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什么在还没有完全稳定北方的情况下, 又在上海挑起事端呢?
首先,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其气焰更加嚣张,因而敢于把上海作为其进一步侵略的对象。
其次,上海是中国沿海的最大城市,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经济中心,如果占据了上海,不仅可以迫使国民政府承认东北的既成事实,并且可以为它深入长江流域和中国内地建立 新的基地。
再次,上海是一个国际帝国主义争夺的中心,特别是美英的利益所在,日本估计美英 这时不会对其进行干涉,而国民政府也仍然不会抵抗,因而可以迅速夺取上海。如果万一遭遇干涉或抵抗,它也可以借此来转移中国和国际社会对东北的视线,从而以便它在东北的行动。
1.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的异同点分析
相同点:
①背景都基本相同:日本因遭受世界经济危机打击而转嫁矛盾;蒋介石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②方式基本相同:日本蓄谋已久,制造了发动军事进攻的借口。
③结果相似:中国最终战败,丧失主权。
不同点:
①国民政府尽管都采取不抵抗政策,但一·二八事变中,十九路军进行了抵抗,沉重打击了日军。
②九一八事变后,日占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与日本谈判,签订《湘沪停战协定》。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帝国主义。派大批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组成东北抗日联军。
(2)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
(3)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九一八事变
(1)发生原因:
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立先占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政策。
内部原因:摆脱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及由此引起的政治危机。
外部条件:国际上欧美各国无暇东顾。国内蒋介石“围剿”红军,无暇北顾。
(2)爆发:1931年9月18日夜,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陷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3)各方态度:
①蒋介石:绝对不抵抗。主要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
②英美:忙于应付国内严重的危机,对日本采取姑息政策。
③国联:
a.对日本:不承认日本维护伪满,独霸东北的要求;
b.对中国:不同意中国恢复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原状的意见。
实质:把东北变成帝国主义共管殖民地。
(4)影响:
①东北三省沦陷,沦为日本殖民地,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②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局部抗战拉开了序幕。
③开始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英美等国同日本的矛盾。
3.比较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原因,培养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