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西汉时期汉景帝、汉武帝大力削弱王国势力,主要是针对( )
A. 同姓王国不听从中央节制 B.王国铸盗钱币使中央财政亏空
C. 同姓子弟并不能确保刘家天下 D .王国势力危及中央政权
1、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而汉初则郡国并行,其中的直接原因是:( )
A.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归于未分封子弟 B.抚慰开国元勋不得不封疆裂土
C.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D.旧贵族势力强大,不得不让步
(三)问答题
13.秦汉至元朝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一)单项选择题
1.皇帝制度的创立始于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2.唐代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其身份等同于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宰相 D.刺史
3.西汉时期,负责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A.郡守 B.太尉 C.刺史 D.县令
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是
A.监察官员素质低下 B.政治腐败
C.监察机构自身腐败 D.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5.科举制度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始于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6.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行省 D.宣政院
7.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 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C. 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 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8.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
A.郡、县 B.路、州、县 C.道、州、县 D.路、府、州、县
9.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官吏来源
B.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 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D.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10.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尚书台
(五)行省制度的设置
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
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宋代为路、州、县三级;
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域依次为路、府、州、县;
明代有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府、县三级;
清代有省、道、府、县四级。
小结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过程。这一制度一方面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加强了对人民的封建奴役和剥削。
|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
大体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2.察举制的演变和实质
(1)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6年之后,再次下诏策试贤良,并且在这一年,明确规定了郡国必须选举的人数。
(2)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员,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
(3)察举制度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比较完善,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
3、科举制及其实质
(1)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2)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但是,科举制度又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明清时代八股取士,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读史感悟: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古代监察体制
(1)监察机构的设置,在秦代已经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在中央和地方(郡),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汉代创刺史制度,汉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
2.古代监察体制的局限
(二)君权与相权
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
3.唐朝分散相权
4.宋朝分割相权
史料链接: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法令出一
1.皇帝制度的创立
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便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
(1)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2)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3)秦朝以后,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群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公”与“奴才”的关系。
史料链接: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