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其领导者已具有崭新的思想意识--马克思主义;
2、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
1、无产阶级充当主力军,群众基础广泛;
3.彻底的根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为什么将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2.反封建的根据:
(1)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曹、陆、章,后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段祺瑞。
(2)从斗争口号看:“内惩国贼”。
1.反帝的根据:
(1)从斗争起因看:运动由山东问题点燃,此问题是在重新分赃的巴黎和会上所产生的。
(2)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一)选择题
1.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C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B
A 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B 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有利于选拔人才
3、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
4、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B )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附录]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
4、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基本矛盾
在中央:尽量分散相权,限制相权,以加强皇权;在地方:尽量削弱其地方权力,加强对其控制和管理,以加强中央权力。
基本矛盾:那就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元朝行省制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背景:结束长期的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的统一。
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
内容:行政区域:十大行省,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宣政院、腹里:)
行政区划:(省)、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区:宣慰司
行政权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控制,如其民政,军政分别节制于中书省和枢密院,也没有独立的财权,还要定期述职,并设监察机构.
意义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发展了郡县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省制的开端)。划省而治
[附录]
路:北宋中央派出的监察地方行政区的监察区。
州:汉武帝设,监察区。东汉末年,演变为地方行政区。
道:唐太宗设,监察区。唐肃宗时,行政实体。
府:唐开元设,重要区域 区域扩大(五代 元)
地方行政制度演变:分封制(西周) 郡县制(秦) 州郡制(汉) 道路制(唐宋) (行省制(元明清)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