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2887  342895  342901  342905  342911  342913  342917  342923  342925  342931  342937  342941  342943  342947  342953  342955  342961  342965  342967  342971  342973  342977  342979  342981  342982  342983  342985  342986  342987  342989  342991  342995  342997  343001  343003  343007  343013  343015  343021  343025  343027  343031  343037  343043  343045  343051  343055  343057  343063  343067  343073  343081  447348 

1.(2005·上海)“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试题详情

25。(1)共有四类:一是同姓亲族,二是功臣,三是殷商的降族,四是原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三、四也可合称为先代贵族)。目的是:①广建诸侯,拱卫王室;②进一步扩大西周的统治;③对殷商降族的分封可以减少抵抗,便于监督管理;④诸侯承担各种义务,有利于加强周王室的共主地位。 

(2)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温故梳理]
[预习思考]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群雄割据:
①历史分期:                   
②历史地位:                   
③政治特征:
A、春秋:                          
B、战国:                          
2.秦大统一
A历史条件:                             
B统一过程:
a时间:            
b人物:           
c过程:                             
C疆域:(参照课本地图)东临_____,西到______,南到   ,北抵  
D、统一
意义: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概念: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2. 建立:
(1)建立皇帝制度: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表现:皇权至上,大权总揽一人之手;皇位世袭。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职权)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但统一后太尉实际却虚设,以便皇帝直接控制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三公之间相互制约,便于皇帝集权于一身。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以后历代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3)建立地方机构: 废分封,置郡县
(4)制定选官考察制度
(5)颁布严苛的秦律。
①特点:细密、严苛
②指导思想:轻罪重刑
③实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三、影响:
①打破了传统贵族分封制;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基础;
③影响到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
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封建社会时期基本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是怎样建立的?秦朝又是怎样巩固统一的?
 
 
3.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4.秦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重难阐释]1.西周的天下共主制与秦的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西周体制的特点是“亲贵合一”的国家组织原则与宗法制度结合在一起。周王既是宗法上的大宗,政治上也是天下诸侯的共主和国王。国家依据宗法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等级的尊卑高下。政治分权与财产分配相结合,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通过宗法制得以实现,没有形成官僚系统。
秦代的中央集权体制完全抛弃了宗法关系,建立了一整套行政管理系统。管理者不再由世袭贵族垄断,而是由皇帝任命的大小官吏掌握。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邑,官吏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级服从关系。法律对官吏提出了各种要求,促进了官僚制度的进一步确立,同时司法监察系统以严法酷刑杜弊防奸。它反映了皇权专制与政府施政之间的权力制约作用。
2.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点。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拥有封地;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封地;(3)诸侯国拥有独立性,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巩固应用]

试题详情

24.(1)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目的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2)立嫡长子为大宗,使之成为天下“共主”;宗法明确等级以后,使天下各安其位,庶子不再有夺王位之念。而“价人”(掌军事之人)、“大师”(三公)、“大邦”(诸侯)须尽其义务和职责维护周王室的安定,以此达到国家巩固。

(3)①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第一,西周的宗法制,既是家族制度又是政治制度。它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其显著特点是宗法组织和国家组织紧密结合。

第二,分封制即是周朝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后,为了解决小宗与大宗关系问题,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庶子做诸侯,然后让他们去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王室。

②受封者的义务:诸侯在其封国内有世袭的统治权,对天子有服从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责任。分封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③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形成以周天子为核心的集权。周王为天下的大宗,其嫡长子为宗子,庶子为小宗,周王以其政治权力封之为诸侯。诸侯、卿大夫、士各为本支宗子,其嫡长子为职位继承者,庶子为小宗,由此再往下分封。小宗必须服从大宗,这是家族之制。通过这样的分封便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结构严谨的政治权力体系,其核心是形成了以周天子权力为顶点的一权制的运转机构。

试题详情

23.①先圣之后;前代之后;功臣谋士;周的宗室。

②主要是周的宗室,目的是维护周的统治。

试题详情

22.答案提示

(1)图一指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度。

(2)关系:二者互为表里,宗法制通过分封制得以维系,而分封制则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影响:分封制使周王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了统治区域;宗法制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了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试题详情

19.C  20.C  21.D

试题详情

18.答案: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对比归纳能力。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之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的分封制之下各诸侯国与周王的关系较商朝而言,臣属关系更明确,周天子在全国的统治效果加强,但是分封制之下各诸侯国的权力是世袭的,他们与周王的臣属关系得以维持的前提是周王室的强大。而秦朝郡县制之下,郡县长官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为加强以他们的控制,秦中央还制定了考核制度。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三个朝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故答案为B。

试题详情

17.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商周政治制度的理解。西周实行分封制以后,基本上打破了内外制度原有的社会结构,通过分封,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④,故答案为C。

试题详情

16.答案:D

解析:此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的考查。只要学生对于分封制的内容记忆熟练,此题便很容易解答。

试题详情

1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属于内外服制度的内容方面的基础知识。熟记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