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交通方面:
(1)航运业:
①1872年,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 正式成立,标志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近代时期航运业在列强的压制下求生艰难。
②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较快地发展。
③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和民航的发展,航运业呈现 状态。
(2)铁路运输:
①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从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 。
②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 铁路通车---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③民国以后,发展缓慢。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营运里程逐渐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3)民航业:
①旅美华侨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②1920年,京沪线上的 段试飞成功。标志航空业拉开序幕。
③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二)现代
1.变化原因:新中国的成立; 。
2. 表现:
(1)衣:衣服数量增多,颜色、款色多样化。
(2)食:解决温饱,实施“菜篮子”工程。
(3)住:改革开放以来,住房状况空前改善。人们开始追求拥有现代化设备、环境优雅的舒适住宅。
(4)社会风俗: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行《婚姻法》。新婚姻制度形成。提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改变。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是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促进了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斗争,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一)近代
1.变化原因:
在通商口岸发展工商业;租界里西方人生活方式;清政府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西方 思想的影响。
2.表现:
(1)衣:中西合璧的 、旗袍出现。
(2)食:西餐和西式糖果逐渐成为时尚。 出现了由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
“一品香”
(3)住:西式住宅逐渐成为时尚。西方建筑范围也很有限,但导致了中西合璧的 住宅的出现,以上海为代表。
(4)社会习俗: ,废止 ,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简约婚丧礼仪。社交礼仪采用握手、鞠躬。称呼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历法改用阳历。增加国庆和元旦等节日。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性质: 统一市场。
2、过程:(1)创始国之一;(2)申请恢复(1986);(3)正式加入( 年)
3、意义:(1)全面接轨;
• (2) ,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 (3)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 (4) 与 并存
第四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1.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特殊的 和 。
2.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 的决策。
3.第一批特区选在哪里?为什么?
、 、 、 。
原因:(1) 便利;(2)离港、澳、台近;(3) ,海外联系密切。
4.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有何意义?
• 格局:沿海 (5)--沿海 (14)--沿海 (4)-- --内地 。
• 意义:(1)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2)顺应了 趋势。
(五)经济体制理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原因: 体制的弊端;为了进一步 。
2、确立:中共 (1992年)指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重大措施:最根本的转变就是 的转变,由 为主变为
为主。
4、发展:中共十五大(1997年)指出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意义: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中国现代化模式:以 为主体的 经济共同发展。 体制与国家 相结合。
(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1)高度集中的体制使企业失去活力;
• (2)农业改革已取得成效。
2.中心环节: 。
3.目标:建立 制度。
4.意义:
(1)增强了企业竞争力;(2)形成了大企业集团;(3)国有资产增加;(4)经济发展。
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化? 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单一公有制, (从建国初-三中全会后) 2、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为主, 为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3、社会主义 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前提: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
• 特征: (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打破分配领域的大锅饭)
• 性质: 的变革
• 意义: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2、发展乡镇企业
• 意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那几个步骤?
• 土地改革(1949---1952年)--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人民公社化(1958-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以后)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1978年;
2、概念:在坚持 制度的前提下,改革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 。
3、改革的前提:坚持 制度
4、根本目的:解放
5、目标:建立社会主义
6、改革的内容:农村、城市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年12月
2、基本内容:
•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2)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 (3)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和 ;
• (4)拨乱反正。
3、意义: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