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2912  342920  342926  342930  342936  342938  342942  342948  342950  342956  342962  342966  342968  342972  342978  342980  342986  342990  342992  342996  342998  343002  343004  343006  343007  343008  343010  343011  343012  343014  343016  343020  343022  343026  343028  343032  343038  343040  343046  343050  343052  343056  343062  343068  343070  343076  343080  343082  343088  343092  343098  343106  447348 

1.交通方面:

(1)航运业:

①1872年,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       正式成立,标志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近代时期航运业在列强的压制下求生艰难。

②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较快地发展。

③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和民航的发展,航运业呈现     状态。

(2)铁路运输:

①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从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    

②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     铁路通车---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③民国以后,发展缓慢。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营运里程逐渐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3)民航业:

①旅美华侨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②1920年,京沪线上的     段试飞成功。标志航空业拉开序幕。

③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试题详情

(二)现代

1.变化原因:新中国的成立;      

2. 表现:

(1)衣:衣服数量增多,颜色、款色多样化。

(2)食:解决温饱,实施“菜篮子”工程。

(3)住:改革开放以来,住房状况空前改善。人们开始追求拥有现代化设备、环境优雅的舒适住宅。

(4)社会风俗: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行《婚姻法》。新婚姻制度形成。提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改变。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是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促进了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斗争,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试题详情

(一)近代

1.变化原因:

       在通商口岸发展工商业;租界里西方人生活方式;清政府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西方     思想的影响。

2.表现:

(1)衣:中西合璧的     、旗袍出现。

(2)食:西餐和西式糖果逐渐成为时尚。     出现了由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

“一品香”

(3)住:西式住宅逐渐成为时尚。西方建筑范围也很有限,但导致了中西合璧的     住宅的出现,以上海为代表。

(4)社会习俗:       ,废止    ,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简约婚丧礼仪。社交礼仪采用握手、鞠躬。称呼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历法改用阳历。增加国庆和元旦等节日。

试题详情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性质:      统一市场。

2、过程:(1)创始国之一;(2)申请恢复(1986);(3)正式加入(      年)

3、意义:(1)全面接轨;

•      (2)       ,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      (3)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      (4)            并存

第四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试题详情

(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1.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特殊的           

2.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      的决策。

3.第一批特区选在哪里?为什么?

                       

原因:(1)      便利;(2)离港、澳、台近;(3)      ,海外联系密切。

4.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有何意义?

•   格局:沿海      (5)--沿海      (14)--沿海      (4)--      --内地       

•   意义:(1)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2)顺应了      趋势。

试题详情

(五)经济体制理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原因:      体制的弊端;为了进一步           

2、确立:中共      (1992年)指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重大措施:最根本的转变就是       的转变,由      为主变为     

为主。

4、发展:中共十五大(1997年)指出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意义: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中国现代化模式:以      为主体的        经济共同发展。     体制与国家       相结合。

试题详情

(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1)高度集中的体制使企业失去活力;

•     (2)农业改革已取得成效。

2.中心环节:       

3.目标:建立       制度。

4.意义:

(1)增强了企业竞争力;(2)形成了大企业集团;(3)国有资产增加;(4)经济发展。

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化? 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单一公有制,      (从建国初-三中全会后) 2、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为主,      为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3、社会主义       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

试题详情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前提: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     

•   特征:       (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打破分配领域的大锅饭)

•   性质:       的变革

•   意义: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2、发展乡镇企业

•   意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那几个步骤?

•   土地改革(1949---1952年)--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人民公社化(1958-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以后)

试题详情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1978年;    

2、概念:在坚持       制度的前提下,改革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     

3、改革的前提:坚持      制度

4、根本目的:解放     

5、目标:建立社会主义       

6、改革的内容:农村、城市

试题详情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年12月

2、基本内容:

•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2)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   (3)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   (4)拨乱反正。

3、意义: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