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诞生
①标志:1848年《 》的发表。
②社会历史观: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思想家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历史运动的必然前景,社会主义的实现系于 的革命斗争。
1.背景
①19世纪初,随着 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②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了一股
思潮。 主张新社会实行 制度,被公认为 “ ”的最早预言家;傅立叶的理想社会是 制度,主张 ;欧文是
的 实验者,但他的“ ”也耗尽全部资财后瓦解。
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和考察,创立了 理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①特点:“一边倒”。②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③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纪70年代:①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②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③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3)80年代起:①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③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2、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历程
①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打下合作基础。②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③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⑤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⑥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1967年-197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陷于停顿。
④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 完善,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知识网络]
[专题总结]
1、建国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及概况
(1)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党政机关、工厂、学校等遭受冲击,很多人遭受无端迫害,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发展。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西欧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对美国的版权地位和两极格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日本的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化趋势,这既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两极政治格局的冲击。
(3)伴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决定国际事务的局面。
(4)新中国成立后,一步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5) 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终结
(1) 二战后期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后美国为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以“冷战”为主要手段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3) 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形成以苏联为核心的与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联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织华约组织,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东欧剧变使两极格局出现动摇;1991年苏联因争霸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知识网络]
[专题总结]
1、19世纪到20世纪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情况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19世纪初期-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这一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等。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但未实现即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这一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革命等。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巴黎公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科学社会主义在一国实践成功,科学社会主义有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的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及其胜利开始):主要事件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首先获得突破的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的新阶段。
3、国共关系的变化: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实现-国民大革命发展、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破裂-中共发动武装起义、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共关系再次破裂。
2、民主革命纲领的演变:天国方案-资产积极共和国方案-社会主义方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