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3.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成功的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种过渡性从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表现出来,试分析概括这种过渡性的具体表现。(4分)试概括分析在这一过渡过程中,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特色及成因。(10分)
22.概括指出从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党、共产党和中间势力(或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前途上的基本主张。(3分)并简要分析不同主张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6分)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4分)
20.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
①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任务完成 ②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选择题答题栏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编制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据此回答17-19题.
17.这条总路线,主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但在执行过程中,实际上则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工业化 B.强调依法治国,重视教育,突出精神文明建设
C.强调工业化要多出产品,多上项目 D.侧重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8.编制“一五”计划的基本条件,一是人民民主政权巩固,再是
A.实现了全国统一 B.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
C.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进行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两个省改变了过去不通铁路的状况,这就是
A.云南 贵州 B.四川 福建 C.青海 宁夏 D.甘肃 新疆
1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的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C.避免帝国主义国家的干预 D.民族资本主义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15.下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选择
B. 其特点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C. 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D. 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14.新中国成立后,为奠定国民经济基础而采取的关键性措施是
A.统一财经 B.稳定物价 C.没收官僚资本 D.合理调整工商业
13.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①实质上是争夺市场的领导权 ②主要目的是稳定物价
A.①②均正确 B.①②均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12.新中国建立后的土改与以往的土地政策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A.限制和打击富农 B.限制富农经济,中立中农
C.保护民族工商业者 D.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