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它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它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9.当《南京条约》签订时,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满清民族权益
C.维护国家民族独立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8.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 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 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7.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91)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6.据《资治通鉴》卷192载,贞观元年唐太宗对王珪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对以上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门下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
②唐太宗注重利用集体智慧提高决策效果
③说明唐朝的统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④说明唐朝统治者注意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机制来维护皇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的过程。下列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③“龙生龙,凤生凤”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 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4.顾炎武说:“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分封制是一种落后的政治制度
B.郡县制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
C.顾炎武没有历史地看问题
D.分封制带来诸侯的兼并,郡县制造成统治者专制腐朽
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的规定,下列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以下有关宗法关系的说明,哪一项最为恰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而不以鲁国国君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