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1、建国后,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农民积极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支持国家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农民又冒着坐牢的危险,包产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开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之路。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两种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二 1983年,在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深圳南岭村却将4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到2004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亿元,人均纯收入14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0亿元,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
(2)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农村相比,南岭村的农村改革有什么特点?(4分)
(3)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以及南岭村的共同富裕,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农村改革的哪些经验教训?(4分)
(4)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但农业现代化尚未实现,试分析其原因(4分)
4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计划的重点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抗争和探索历史中,毛泽东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的道路,他们在农村问题上的相同之处是( )
A.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增加农民收入
C.从农村开始,以农村带动城市 D。强调农业集体化的意义
39、1960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
A.克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巩固反右派斗争的成果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38、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37、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发展乡镇企业
36、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象征是( )
A.万能蒸汽机的发明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原子能的产生 D。因特网的出现
35、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学正悄然兴起,下列最适合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
A.红军战士的长征日记 B。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
C.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D。“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
34、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内容包括( )
①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② 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③ 加大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④ 加大城镇的开放力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