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3986  343994  344000  344004  344010  344012  344016  344022  344024  344030  344036  344040  344042  344046  344052  344054  344060  344064  344066  344070  344072  344076  344078  344080  344081  344082  344084  344085  344086  344088  344090  344094  344096  344100  344102  344106  344112  344114  344120  344124  344126  344130  344136  344142  344144  344150  344154  344156  344162  344166  344172  344180  447348 

12.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史”。 教育博客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教育博客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教育博客  C.《马关条约》教育博客  D.《辛丑条约》教育博客

试题详情

11.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已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教育博客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教育博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教育博客

试题详情

10.导游带领着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教育博客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教育博客)教育博客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试题详情

9.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教育博客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教育博客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教育博客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教育博客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教育博客,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斗争上教育博客

A. ①②③    B.③④⑤    教育博客  C. ①③⑤  教育博客  D. ①④⑤

试题详情

8.甲午中中战争对中国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影响,这其中包括(教育博客 )

  ①台湾与祖国分离五十年教育博客

②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此由沿海深入到中国的内地教育博客

③直接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野心

④中国东北成为沙俄与日本争夺的焦点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④    教育博客  D.①②③教育博客

试题详情

7.观察右图,指出甲午战争中近代实力最强的北洋海军最后覆

灭于(教育博客)教育博客

试题详情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教育博客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教育博客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教育博客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教育博客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教育博客

试题详情

5.慈禧曾经说:“我本来是决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教育博客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地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教育博客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教育博客)

A.洋务派             B.顽固派         教育博客    C.太平军    教育博客         D.义和团

试题详情

4.“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恩格斯所说的“革命化”是指(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

A.中国出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教育博客教育博客

B.民族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C.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教育博客

D.列强输出资本,把中国拉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教育博客

试题详情

3.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莫将成败论英雄”实际上包含着对太平天国运动的( )

A.肯定           B.否定           C.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D.上述态度全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