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4062  344070  344076  344080  344086  344088  344092  344098  344100  344106  344112  344116  344118  344122  344128  344130  344136  344140  344142  344146  344148  344152  344154  344156  344157  344158  344160  344161  344162  344164  344166  344170  344172  344176  344178  344182  344188  344190  344196  344200  344202  344206  344212  344218  344220  344226  344230  344232  344238  344242  344248  344256  447348 

27. 20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试题详情

2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爱华兕兴,女兕灭……”上述现象大规模出现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试题详情

25.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明朝   B.新中国   C.民国   D.清朝

试题详情

24.20世纪最后30年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说明了(   )

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

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

D.由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

试题详情

23.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题详情

22.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试题详情

20.“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导致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导致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    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导致

试题详情

19.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试题详情

18.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过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